過百家渡四絕句 楊萬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過百家渡四絕句是一組七言絕句。全詩讓人體會到悠閒自在、愜意喜悅的情緒,抒發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田園風光之情,於平淡中見韻味,給人留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原文
楊萬里〔宋代〕
出得城來事事幽,涉湘半濟值漁舟。
也知漁父趁魚急,翻著春衫不裹頭。
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
柳子祠前春已殘,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籬不與花為護,只為蜘蛛作網竿。
一晴一雨路乾濕,半淡半濃山迭重。
遠草坪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譯文
出城走走,景物入得眼來,倍覺清幽可愛;來到湘江岸邊過百家渡,剛渡到一半,恰好碰上了幾艘漁舟。
我知道漁夫捉魚之心匆急,一大早出門穿反了衣服也渾然不覺,髮髻蓬鬆,連個裹頭的繩帶也不曾綁住。
城裡花園裡的花已經落盡,而路上的野花才剛剛開放:紅白相映,爭相惹人喜愛。
何必問我清晨趕路有何特別感受,難道你沒覺得野花的馨香正四面八方輕輕飄來?
祭祀柳宗元的祠堂前春色已經敗落,剛才天還晴朗的,走着走着,天忽然變了,寒冷現身,覺得身上料峭一片。
眼前出現了一段疏疏的籬笆,那荊條編就的籬笆,不好好地保護春花,竟然沒事找事,幫蜘蛛提供結網的網竿。
春天天氣變化無常,時晴時雨,鄉間的小路也是幹了又濕。眼前的山巒重重疊疊,山色不濃不淡。
遠處茂密的草叢之中,只露出若隱若現的牛背;稻田裡,秧苗稀疏的地方,有農民在緊張地插秧。
簡析
《過百家渡四絕句》是一組七言絕句。全詩讓人體會到悠閒自在、愜意喜悅的情緒,抒發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田園風光之情,於平淡中見韻味,給人留以無限的想象空間。這四首詩隨着不同的感興,各具新意,不落俗套,是「誠齋體」的開創之作,充分體現出楊萬里詩歌風格清新活潑、明朗通脫,語言淺近平易,無艱澀造作之態的特色。
鑑賞
這四首寫景詩,都是抓住一個細節,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詩意的東西加以表現。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寫湖光山色,兩岸風物,卻抓住了中流的一隻漁舟;又不寫漁舟的種種,視線卻集中在漁夫身上;卻又不寫漁夫的種種,單寫他穿翻了衣衫,髮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飾,體現了詩人對勞動者不拘禮法、衣着隨便的欣賞之情。畫面表現得光度集中,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寫野徑早行,提供給讀者的也只有單純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紅紅白白、四方飄香的野花。詩人集中興趣於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則是向行人獻媚競艷的路花。這時,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裡了,見到的只是白白紅紅之花,聞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襲來的香氣,他就將這剎那間的感興形之於詩。詩句並不特別警拔,但詩人的興會卻表現得異常鮮明。
第三首寫途經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如果換一個居官永州的詩人,路過柳子祠,不免要懷古一番。可是楊萬里的眼睛卻盯住了籬竿上的蜘蛛網。籬竿本來是編在柵欄上護花的,然而卻成了蜘蛛結網的憑藉。這是人們在園邊宅畔常見的小事物,寫入詩中,給人以異常的親切感,也顯示了詩人的童心。從中固然可以發現平凡的小東西中的詩情,若說其中含有某種諷喻,似乎也無不可。好詩是常常留着讓讀者充分想象的餘地的。
以上三首都集中繪寫景物中的某一個點,有如電影中的特色鏡頭;而第四首乍看似是寫全景和遠景。但細察之,置於畫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視覺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遠山只是畫面的背景,着重呈露的卻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間的人蹤。詩人的用心始終是賦予平常事物以新鮮感。
這組詩充分體現了楊萬里詩歌風格清新活潑,明朗通脫,語言淺近平易,無艱澀造作之態的特色。
創作背景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屬湖南)城西湘江畔,這四首詩作於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春。此年是楊萬里任零陵丞的最後一年,秋天就離任回都城臨安。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