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江千尺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江千尺浪出自唐李嶠詩《》,形容大風吹過江面場景。

  • 中文名:過江千尺浪
  • 作   者:李嶠
  • 年   代:唐
  • 作   品:風

基本信息

風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xiá)。[1]

作品注釋

三秋:晚秋,指農曆九月。

二月:早春,農曆二月。

簡析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

詩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作者簡介

李嶠 (645~714)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

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鑑》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開元二年(714)。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雲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嘆作者是「真才子」。日本人書李嶠詩墨跡《舊唐書》本傳及《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文集50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5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

賞析

風之呤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着,變着法兒撒歡兒,炊煙隨着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着樹下遊人的臉龐。

風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着細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過千山秀、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拂拂,象「飛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風吹醒冬眠的柳絛,春風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捲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它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着,輕蔑地看着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淒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參考文獻

  1. 古詩文網.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