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橋夜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超橋夜蛾 學名:Anomis fulvida (Guenée) 類屬:鱗翅目夜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3~19mm,翅展40~44mm。頭部及胸部棕色雜黃色;腹部灰褐色前翅橙黃色,密布赤銹色細點,各線紫紅棕色,基線只達1脈,後有灰褐色,內線波紋形外斜,中線微波紋形,外線深波紋形,環紋為一白點,有紅棕色邊,腎形紋後為黑棕圈,亞端線不規則波紋型,緣毛端部白色;後翅褐色。本種有幾個變形,翅色褐黃、褐色或銹紅色。[1]
卵 長橢圓形,0.7mm,寬0.55mm;青綠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40mm;頭部較長,灰褐色,腹面綠色,亞背區有一列黃色短紋,或身體綠色帶灰,背面及側面有黃色或白色條;胴部灰褐色或帶綠褐色、暗黃褐色;腹部各節上有稀疏刺毛,第一、二、七、八腹節上的腹足退化,尾足向後突出。
蛹 長卵圓形,長20mm,寬6mm,深褐色。
發生規律
幼蟲均分布於廣大地區的雜草灌木間。成蟲飛翔力強,白天分散潛伏,晚上取食、交尾、產卵等。成蟲以果實汁液為食料,尤喜吸食近成熟和成熟果實的汁液。在廣西西南部的果園,一年中4-6月為害楷杷、桃、李和早熟荔枝果實;5月下旬至7月,為害荔枝果實;7月中至8月上為害龍眼果實;6-8月上旬除荔枝龍眼外,還為害芒果黃皮等;8月中旬以後開始為害柑桔果實。一天中以晚上8-11時覓食活躍;悶熱、無風、無月光的夜晚,成蟲出現數量較大,為害嚴重。[2]
分布與危害
分布在湖南(湘中、湘西)、浙江、江西、四川、廣東、雲南;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大洋洲等。寄主於木槿、大葉黃楊、芙蓉、一串紅、柑桔、芒果、棉花等。幼蟲啃食葉,造成葉片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吃光葉片。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果園規劃:在山區或近山區新建果園時,儘可能連片種植;選種較遲熟的品種,避免同園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種。②栽種幼蟲寄主植物:在果園邊有計劃栽種木防己、漢防己、通草、十大功勞、飛揚草等寄主植物,引誘成蟲產卵、孵出幼蟲,加以捕殺。
人工防治 在果實成熟期,可用甜瓜切成小塊,並懸掛在果園,引誘成蟲取食,夜間進行捕殺。在果實被害初期,將爛果堆放誘捕,或在晚上用電筒照射進行捕殺成蟲。
物理防治 ①每6700平方米(約10畝)果園設置40瓦黃色熒光燈或其他黃色燈5-6支,對吸果夜蛾有一定拒避作用。②對某些名優品種,果實成熟期可套袋保護。
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