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賓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趙賓福 | |
---|---|
趙賓福 | |
出生 |
1963年2月 黑龍江省賓縣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 |
知名作品 |
《東北石器時代考古》 《中國東北舊石器文化》 |
趙賓福,男,漢族,1963年2月生,黑龍江省賓縣人。歷史學博士,吉林大學教授。自1981年起在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留校任教,1990年晉升為講師,199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歷任吉林大學考古教研室副主任、考古學系副主任、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趙賓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黑龍江省賓縣
出生日期 1963年2月
職 業 教授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歷史系
代表作品 《東北石器時代考古》;《中國東北舊石器文化》
簡介
現為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吉林大學文學院黨委委員、文學院副院長、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史前研究室主任、吉林大學史學基地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吉林省考古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史前考古、先秦考古、田野考古、考古學方法論、東北考古、西南考古、中國古代玉器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研究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項目、長江三峽建設委員會研究項目、吉林大學社科基金研究項目、吉林省教學改革項目、吉林大學教學改革項目15項。出版中文學術著作2部,外文學術著部,發表學術研究論文34篇,學術研究報告26篇,教學研究論文10篇;1998年應邀參加在香港舉辦的「東亞古玉研究——第三屆南中國及鄰近地區古文化研究」國際學術會議,1999年應邀赴日本九州大學訪問並開展合作研究,2003年應邀赴台灣參加「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多元互動」國際學術會議;獲得的獎勵主要有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1997)、「94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4)、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獎(1996)、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3)、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吉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3、1997、2005)、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9);獲得的主要榮譽有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200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6)、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06)、「長春市十佳青年」(1998),吉林大學跨世紀優秀人才(1998)、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教學與科研優秀新人(1999)、吉林大學「教學示範教師」(2006)、首屆「吉林大學十大傑出青年」(2005)。 2014年被評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個人經歷
教育經歷
1981年09月—1985年09月 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本科生(獲學士學位)
1985年09月—1988年06月 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2000年09月—2005年12月 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學系 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8年06月—1990年09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助 教
1990年09月—1994年09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講 師
1994年09月—1998年09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副教授(破格)
1998年09月—現在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教 授(破格)
1997年04月—2001年05月 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副主任
2001年05月—2003年09月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副主任
2008年12月—2016年12月 吉林大學文學院 副院長
2010年11月—現在 吉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主任
2018年06月- 現在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1.本科生課程:考古學導論、新石器時代考古、田野考古、先秦考古等。
2.研究生課程: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格局、中國新石器時代專題研究、蘇秉琦與區系類型理論、考古學文化研究、考古學方法論、東北先秦考古文獻導讀、考古論文設計與寫作等。
教學項目
1.吉林大學「百門精品課程建設工程」首批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課程建設」(2002年)。
2.吉林大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課程建設」(2005年)。
3.吉林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考古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與實踐」(2001~2003年)。
4.吉林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考古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與實踐」(2001~2003年)。
教學論文
1.《田野考古學的理論與實踐》,《高教研究與實踐》,1997年第3期。
2.《加強高校考古學科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創新改革與實踐》第1輯,吉林大學教務處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3.《環境考古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創新改革與實踐》第1輯(合作),吉林大學教務處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4.《中國高校田野考古教學模式的形成——以吉林大學《田野考古學》國家級精品課建設為例》,《創新改革與實踐》第2輯,吉林大學教務處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5.《高等學校考古學科素質教育探析》(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待刊)。
6.《大學田野考古教學設計與實踐》(歷史教學問題,待刊)
7.《三峽·考古·學生和我》,《虁州日報》2002年12月9日,第2版。
8.《錘鍊精品 凝練特色——創建<田野考古學>國家精品課》,《吉林大學報》2005年3月25日第2版。
9.《成功偏愛於強者,道路延伸於腳下——為吉林大學<青果集·第2集>撰寫的前言》,《青果集——吉林大學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紀念文集》,知識出版社,1998年。
10.《力爭把考古學科建設成為中國北方考古方面的國際研究中心——吉林大學考古學科簡介》,《吉林大學報》2002年1月10日<學術副刊>版。
科研情況
科研項目
(1)重要科研項目(負責人)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東北漢以前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研究(2013-2016年,批准號13JJD78000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朝中俄鄰境地區新石器至青銅時代考古比較研(2012-2015年,批准號12BKG004)
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吉林省地下文化遺產的考古發現與研究(2012-2013年,編號2012WT05)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東北及其鄰境地區的新石器文化研究(2008-2011年,批准號08JJD780115)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東北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2006-2010年,編號NCET-06-0319)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嫩江流域新石器至青銅時代文化序列研究(2002-2005年,批准號02JAZD780003)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老關廟遺址發掘與奉節史前考古(1998-2001年,批准號98JD78000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老關廟遺址發掘與奉節史前考古(1998-2001年,批准號98EKG001)
(2)重要教學項目(負責人)
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2014-2019年)
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課程建設(2004-2009年)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考古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2001-2003年)
吉林大學首批「百門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田野考古學課程建設(2002-2004年)
吉林大學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田野考古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2012-2013年)
吉林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考古學科加強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2001-2003年)
研究著作
1.《東北考古學研究(一)》,科學出版社,2014年3月。
2.《中國東北先史文化研究》,韓國圖書出版社,2011年5月。
3.《中國東北地區夏至戰國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
4.《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考古卷》(合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5.《中國東北舊石器文化》,韓國集文堂出版社,2006年2月。
6.《東北石器時代考古》,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7.《中國東北新石器文化》,韓國集文堂出版社,1996年7月。
研究論文
1.《左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分期及相關文化遺存的年代序列》,《考古》1990年3期(合作)。
2.《1988—1989年遼寧阜新、彰武青銅時代考古的主要收穫》《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1年6期(合作)。
3.《半坡文化研究》,《華夏考古》,1992年2期。
4.《老官台文化再研究》,《江漢考古》,1992年2期。
5.《關於高台山文化若干問題的探討》,《青果集·第1輯》,知識出版社,1993年。
6.《論半坡文化的村落布局及社會制度》,《韓中考古學研究》(韓國),1995年第2輯。
7.《趙寶溝文化的分期與源流》,《中國考古學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8.《奉節老關廟遺址第三次發掘獲成果》,《中國文物報》,1996年3月24日。
9.《老關廟下層文化初論》,《四川考古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10.《泛論考古學分期及相關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青年論文專輯》,1996年3期。
11.《吉林省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關問題》,《東亞玉器》第1冊,香港中文大學,鄧聰編,1998年。
12.《奉節縣原始文化初探》,《青果集·第2輯》,知識出版社,1999年。
13.《吉林省新石器時代玉器初探》,《博物館研究》2001年1期。
14.《史前經濟形態的轉化與突變——來自遼東半島黃海沿岸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兩個例證》,《博物館研究》2002年4期(合作)。
15.《中國東北地區の新石器文化構造及びその周邊文化との關係》,《東北ァジァにおける先史文化の比較考古學的研究》,九 州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考古學研究室編著,2002年2月,日本。
16.《松嫩平原早期青銅文化的發現與認識》,《中國邊疆考古研究》第1輯,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17.《關於遼西史前玉器的幾個問題》,《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12月。
18.《重慶三峽庫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新認識》,《2003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
19.《嫩江流域三種新石器文化的辨析》,《邊疆考古研究》第2輯,科學出版社,2003年。
20.《重慶奉節先秦時期考古的主要收穫——來自長江三峽庫區的兩個考古學個案研究》,《史學集刊》2004年3期。
21.《重慶峽江地區的四種新石器文化》,《文物》2004年8期。
22.《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發展階段與區域特徵》,《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4期。
23.《東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與特點》,《求是學刊》2004年4期。
24.《考古學文化的「命名」與「易名」——以「老關廟下層文化」和「哨棚嘴文化」概念為例》,《東南文化》2004年4期。
25.《考古發掘材料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不容懷疑——與北京大學孫華先生商榷》,《考古與文物》2004年增刊。
26.《寶墩文化的發現及其來源考察》,《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2期(合作,第2作者)。
27.《白金寶遺址四期說與白金寶文化遺存三段論》,《慶祝張忠培先生七十歲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28.《紅山文化研究歷程及相關問題再認識》,《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4期。
29.《關於小河沿文化的幾點認識》,《文物》2005年7期。
30.《興隆窪文化的類型、分期與聚落結構研究》,《考古與文物》2006年1期。
31.《東北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古文化與古環境》,《學習與探索》2006年2期。
32.《從中壩和大溪看老關廟下層文化的分期與年代》,《考古》2006年6期。
33.《東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與周邊文化的關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2期。
34.《嫩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生業方式研究》,《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研究報告
1.《農安縣左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86》,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2.《農安左家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89年2期。
3.《遼寧彰武平安堡遺址發掘簡報》,《遼海文物學刊》,1989年2期。
4.《彰武縣平安堡青銅時代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10月。
5.《阜新縣平頂山青銅時代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
6.《遼寧彰武平安堡遺址》,《考古學報》,1992年4期。
7.《遼寧阜新平頂山石城址發掘報告》,《考古》,1992年5期。
8.《肇源縣拉哈新石器時代至鐵器時代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93》,文物出版社,1995年6月。
9.《黑龍江省肇源縣小拉哈遺址發掘簡報》,《北方文物》,1997年1期。
10.《奉節縣老關廟新石器時代至周代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
11.《四川奉節老關廟遺址第三次發掘》,《四川考古報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12.《黑龍江省肇源縣小拉哈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8年1期。
13.《四川省奉節縣營盤包東漢土坑墓清理簡報》,《江漢考古》,1999年1期。
14.《四川奉節老關廟遺址第一、二次發掘》,《江漢考古》1999年3期。
15.《四川奉節老油坊遺址試掘報告》,《江漢考古》1999年3期。
16.《四川奉節三峽工程庫區磚室墓清理報告》,《江漢考古》1999年3期。
17.《奉節縣新鋪商周時期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9月。
18.《奉節新鋪遺址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7卷》,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19.《奉節縣頭堂包東漢至明清時期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0.《奉節縣劉家院壩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1.《奉節縣和尚坪東漢至明清時期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22.《重慶奉節縣三峽工程庫區崖墓的清理》,《考古》2004年1期(合作)
23.《重慶奉節老關廟遺址土坑墓的清理》,《考古》2006年8期。
24.《奉節縣劉家院壩遺址2002年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2卷》,科學出版社(合作)。
25.《奉節縣和尚坪遺址2002年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2卷》,科學出版社,(合作)。
26.《奉節縣頭堂包遺址2002年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2卷》,科學出版社,(合作)。
社會兼職
國務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16年起)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2013年起)
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5年起)
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方案審核專家(2014年起)
吉林省考古學會副理事長(2014年起)
吉林省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2015年起)
吉林省文物局重大項目諮詢專家(2014-2018年)
搶救保護吉林省歷史文化資源調研工作專家指導組成員(2011年)
視頻資料
《我是長春人》20160910期 深埋的「瑰寶」——趙賓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