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後梁紀·周世宗征伐淮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資治通鑑·後梁紀·周世宗征伐淮南出自《資治通鑑》,講述的是周世宗親自征伐淮南的故事。
原文
(顯德三年)正月,庚子,帝①下詔親征淮南。
壬寅,帝發大梁②。李觳攻壽州③,久不克。唐劉彥貞④引兵救之,至來遠鎮,距壽州二百里,又以戰艦數百艘趣正陽⑤,為攻浮梁⑥之勢。李觳畏之,召將佐謀曰:「我軍不能水戰,若賊斷浮梁,則腹背受敵,皆不歸矣!不如退守浮梁以待車駕。」上至圉鎮⑦,聞其謀,亟遣中使乘驛⑧止之。比至,已焚芻⑨糧,退保正陽。丁未,帝至陳州⑩,亟遣李重講引兵趣淮上。
辛亥,李觳奏:「賊艦中淮而進,弩①孢所不能及,若浮梁不守,則眾心動搖,須至退軍。今賊艦日進,淮水日漲,若車駕親臨,萬一糧道阻絕,其危不測。願陛下且駐蹕陳、潁②,俟李重進至,臣與之共度賊艦可御,浮梁可完,立具奏聞。但若厲兵秣馬③,春去冬來,足使賊中疲弊,取之未晚。」帝覽奏,不悅。
注釋
①帝:周世宗柴榮,954—959年在位,在經濟、政治及軍事等各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為統一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②大梁:今河南開封。
③李觳:北周徵發南唐的統帥。壽州:今安徽壽縣。
④劉彥貞:南唐將領。
⑤正陽:今安徽壽縣西南正陽關。
⑥浮梁:河上的浮橋。
⑦圉(yǔ)鎮:今河南杞縣西南。
⑧亟(jí):立刻,急切。乘驛:乘驛站的馬行進。
⑨芻(chú):餵牲口的草。
⑩陳州:今河南淮陽。
李重進:北周將領。
①弩(nǔ):弓箭。
②駐蹕(bì):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暫住。潁:今安徽阜陽。
③厲兵秣(mò)馬:磨好兵器,餵好馬。
譯文
顯德三年(956年)正月庚子,世宗下詔親征淮南。
壬寅,世宗從大梁出發。李觳攻打壽州,很久也攻不下來。南唐劉彥貞帶兵支援,到距壽州二百里的來遠鎮,又用數百艘戰艦開往正陽,做出要攻打浮梁的架勢。李觳擔心,召集將佐商議:「我軍不能水戰,如果敵人截斷浮梁,那麼我們會腹背受敵,就都回不去了!不如退守浮梁以待陛下車駕降臨。」世宗抵達圉鎮時聽到了李觳的計劃,立刻派中使乘驛馬前往阻止他。等使者趕到的時候,李觳的軍隊已經將糧草焚毀,退保正陽了。丁未,世宗到達陳州,立刻派李重進帶兵趕往淮上。
辛亥,李觳上奏說:「敵軍的船隻在淮河當中行進,箭和炮都射不到,如果浮梁守不住,則軍心動搖,勢必要退兵。如今敵艦一天天挺進,淮水一天天上漲,如果陛下車駕親臨,萬一糧道斷了,其危險是難以預測的。希望陛下暫時駐蹕在陳、潁一帶,等李重進到了,臣和他聯手,則敵艦可以抵禦,浮梁可以保證完好,立具奏聞。如果厲兵秣馬,春天離開,冬天再回來,這樣也足以使敵人疲勞,到時候再作戰也不晚。」世宗看到奏章,很不高興。
評析
周世宗是五代後期頗有作為的君主,只是去世得早,很多事情都沒能夠完成,但很多事業在北宋初期都沿襲了下去。[1]
作品出處
《資治通鑑》(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資治通鑑》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2]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落水兒童,傳為佳話。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