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政學原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財政學原理》,李權時 著,出版社: 上海遠東出版社。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財政學原理》是「中國近現代財政學名作新編叢書」之一種,作者李權時是近現代著名財政學家。本書上下兩卷共分緒論、歲出論、預決算論、歲入論和公債論五篇。本書嘗試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來註解財政學概念,從中國理財智慧中去翻譯財政學術語,將中國古人的財政術與西方財政學融會貫通的嘗試,頗有心思。雖其不足頗多,也未能自成一家,但其煞費心思地將西方財政學術語、理論和實踐進行中國化,做到中西兼考,理實俱備的嘗試和努力,仍對構建當代中國特色財政學的研究具有啟示。

作者介紹

著者:李權時 (1895—1982) 字雨生,浙江鎮海人,哥倫比亞大學財政學博士畢業,近現代著名財政學家,歷任上海商科大學、大夏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還擔任復旦大學商學院院長。同時還擔任《經濟學季刊》總編輯、《銀行周報》社經理兼編輯。著有《財政學原理》《中國稅制論》等。

整理者簡介:畢學進 男,1989年生,安徽安慶人,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在讀,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現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財政史與財政理論研究,在《財政研究》《稅務研究》《改革》等CSSCI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等課題研究3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