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紅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象州紅米 |
象州紅米,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象州縣紅米種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宋代即有種植,後經科技人員攻關,培育出了「紅香優新組合科德優紅33」等品種。產品特點是:糙米赤紅色,精米淡紅色,蒸煮時具有濃郁的廣西荔浦芋香味,米質較優,且富含多種營養保健成分,所生產的有機紅香米,其營養價值和商品價格將比普通白米有機米更高,口感佳,營養價值高,深受市場歡迎。
基本內容
中文名:象州紅米
品質特點:具芋香味,米質較優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763
主要產地: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
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時間:2012年5月2日
品種特性
「紅香優新組合科德優紅33」優質水稻是「象州紅米」的主栽品種。
紅香米雜交水稻新組合——科德優紅33,是廣西象州黃氏水稻研究所,以自育的香型軟米優質三系不育系科德186A為母本與自育的優質紅米香稻恢復系SR33M為父本配組育成。2008年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
該組合糙米赤紅色,精米淡紅色,蒸煮時具有濃郁的廣西荔浦芋香味,米質較優,根據國家農業部稻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科德優33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2%,整精米率67.6%,長寬比3.1,堊白米率10%,堊白度1.2%膠稠度61mm,直鏈澱粉含量12.2%,除直鏈澱粉含量偏低外,其他指標均達到國標一級米標準;科德優紅33不僅米質比廣西主栽優質米對照的主要品質指標好,主要保健成分維生素B1、B2比對照高30%~60%,維生素E總量是對照的5.3倍,β-胡蘿蔔素含量10mg/100g,花青素含量4.75mg/100g,黃酮類化合物比對照高10.2倍,硒元素是對照的217%,醫學營養研究表明,維生素B1、具有增進食慾與消化功能,維護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作用;維生素B2具有利尿消腫、防止過氧化脂質形成作用,並可阻止動脈硬化的發展;黃酮、花青素具有如延緩老化、消除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及抗炎作用、改善糖尿病;β-胡蘿蔔素可能減少前列腺癌、肺癌和肝癌的發生作用最為明顯。因此科德優紅大米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經多次組織品嘗,專家們一致認為科德優紅33煮具有荔浦芋香味。煮飯、粥香味可口,老少皆宜。
該組合株高100~110cm,秋播生育期110d(與金優桂99相當),每穗着粒120~140粒,結實率85%,千粒重25g左右。田間栽培技術與普通雜交稻相同。為了使糙米紅色素更加亮麗,宜讓稻穀充分成熟才收穫。凡是金優桂99能種植的區域,科德優紅33均能種植。
該組合有着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較高的經濟開發價值。①該組合種子直接應用有機稻米生產。由於該組合綜合抗性好,米質優且富含多種營養保健成分,所生產的有機紅香米,其營養價值和商品價格將比普通白米有機米更高,有較強市場競爭潛力。②該組合子一代紅香米直接用於製作各式高級八寶粥;也可供經營米粥的門店、各醫院食堂、養生堂等給需要迅速恢復身體健康的體弱人群食用。③用於釀酒。採用傳統的黃酒生產工藝,用該組合的紅香米釀出的酒,其色澤近似於葡萄酒,其口感與風味更是別具一格。④用於製作紅香米米線(南方稱米粉)。用該紅香米製作的紅香米線,粉絲呈赤紅色,口感佳,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
生產情況
種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宋代即有種植,過去壯話叫「花米」,只有富人才能吃上,但產量低,種植面積很少。1999年,象州縣農科所技術人員黃日輝農藝師培育出了我國第一個色香味俱全的紅香米雜交稻——紅香優3號,接着又培育出紅香優4號、紅粳、「紅香優新組合科德優紅33」等品種。其中特別受群眾歡迎的是「紅香優新組合科德優紅33」優質水稻,該新品種由象州科技型企業——廣西象州黃氏水稻研究所與湖南省農科院、廣西農科院、柳州市農科所、來賓市科技局合作研究培育的優質水稻新品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曾獲來賓市科技進步特等獎。2012年象州「紅香優新組合科德優紅33」優質水稻在象州推廣面積已達11萬畝,產生經濟效益1.32億元以上。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申請對「象州紅米」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12年5月2日准予登記。
保護範圍
象州縣境內的馬坪、石龍、象州、妙皇、運江、寺村、中平、百丈、羅秀、大樂、水晶11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9°25′00″~110°06′00″,北緯23°44′00″~24°18′00″。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12-01-856 。
象州紅米獲 國家地理標誌 「紅33」經濟效益破1.32億象州紅米獲國家地理標誌 「紅33」經濟效益破1.32億公告第1763號[1]
參考文獻
- ↑ 關於象州紅米的一切都在這搜狐網,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