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請惜福,珍惜今生的福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請惜福,珍惜今生的福德
圖片來自今日頭條網

請惜福,珍惜今生的福德,一個是生善,一個是破惡。一個是積集資糧,一個是悔過業障。總之,一方面修福,一方面得惜福。修福跟惜福都非常重要。

原文

我們人生就兩種狀況:一種是滿足,一種是扔掉。有些工作它很順暢,隨順我們的心境效果了,這個時分我們不能太放縱,太過於歡欣;有些不如意的工作,我們也不要抑鬱、沮喪而失措,失措即是失去了一個安靖的場所。這兩句話其實是一句話:一個人他對於滿足會歡欣,對於扔掉他一定會失措。即是你那個取着心,你對於滿足的取着,對於扔掉也一定會取着。你說我需要自個只取着滿足,扔掉的時分我不取着,這不或許的!所以我們仍是要儘量能夠堅持平常心,堅持一個平平的心境,這都是暫時的原因。

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這個是總結,即是我們把前面的積德行善做出兩個總結:一個是生善,一個是破惡。一個是積集資糧,一個是悔過業障。總之,一方面修福,一方面得惜福。修福跟惜福都非常重要。

儘管說根柢法門是一念清淨心,在清淨心傍邊那是罪業也不行得,福報也不行得,悉數有相的地步都不行得,那是一個「如」的地步。但是你從「如」的地步裡邊出來往後,你就要馬上面對一個福報的疑問了,你的身心世界,一個五蘊的身心有色受想行識。我們福報大的人,身心世界有堪能性,你修學聖道那力量大;沒有福報的人,那個色受想行識它就會有阻撓,簡略有阻撓。所以福報它有堪能性,它在你修行的進程傍邊有很大的加持力。

單單是惜福、修福還不行,你還得悔過。「悔過莫如寡過」,悔過的首要意思在律上說,要害是不造新業。即是說你今天悔過的心境,對於這件工作,假定你沒有發願耐久不再造作,假定你的心境還在說,我往後有原因我還要再做,你這個不能構成悔過,當然也就不能滅罪。換句話說,當然不能臆測往後會不會失控,還會再造作也有或許。但是要害點是說,你開端在悔過的時分,你的心境是真實地發願——我不再造作了,你其時已經有這樣的心境生起,那這姿態才真實能夠滅罪。所以,「悔過莫如寡過」,悔過的意圖要緊即是不再造作了,要減少差錯。

這個是蕅益大師把我們修福的積集資糧跟懺除罪障提出兩個原則:一個是惜福,一個是防護。這兩個有一個原則,這是我們修學佛道、遇境逢緣的一個原則。這以下蕅益大師把它匯歸成三心,這樣前面悉數的不一樣,修行依止這三種心境:

第一個,我們看「應念身世苦空,切莫隨流逐隊」,這個是覺悟的心境,我們應當覺悟有漏的身心世界是煩惱的,是無常的,是終究空的,不要隨順一般的習氣。我們大乘佛法也做一些慈善事業,人世的老百姓也做慈善事業,但是這個精力是不一樣的。大乘佛法是查詢身心世界是煩惱的,是無常無我的。無常無我,你怎麼做慈善事業?慈善事業也是無常無我的。但是,他是以大悲心的原因去做的,是以出世的精力做入世的工作,所以他不會耽着現世的安泰,他有更遠大的方針,尋求的是一個終究的安泰。所以要緊的是把握一個覺悟的心境,知道身心世界是暫時的原因,扔掉了現世的安泰,尋求終究的安泰,這是覺悟的心境。

第二個,「衣取蔽形,莫貪規整。食取克餒,莫嗜甘旨。嘗省此世前生作何功行,可坐享檀施。」這是一個慚愧心,說我們常常堅持慚愧心,對於衣服的心境:但求能夠保暖、隱秘形體,不一定要多麼規整美麗,衣服即是保暖就好了。對於食物的心境:能夠打敗「餒」,「餒」即是飢餓,不一定要貪求甘旨。

對於悉數的受用,想:我是此世此生積功多少,量比來處,有啥積德行善能夠享受這樣的檀越的布施。我們出家人會有這個疑問:在僧團傍邊啥事都是現成的,打板了,出來就餐;房子,別人幫我們蓋得漂美麗亮的。我們老是覺得這東西很天然。但是這個工作是非常不天然,這不好有許多許多人的極力。所以,諸位你現在是學生,你不能領會,你有一天做了執事你就知道了,「勞心勞力,憂國憂民」。你要知道,今天一個設備會在僧團呈現,那不好有多少人勞心勞力的效果,不要老是覺得這個是天然的,要珍惜啊。我們講「人身可貴,佛法難聞」,你得到人身往後,你還得有佛法住世;有佛法住世,你還得有一個僧團讓你依止。這些設備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不好有多少人的汗水!看看我們這次佛學院的擴建就好了。小小的擴建,你看,勞師動眾的。

當然,諸位今天這一代還看到辛苦,下一代的學弟一來,哎,很天然呀,進來就看到這些了,覺得很天然。很天然的效果——你就不知道珍惜,你就不知道這個原因的可貴。一個人得到人身,來到一個如法的僧團,這麼一個多麼剎那名貴的原因,他不珍惜,他就簡略懈怠,疑問就在這個本地。所以我們對於悉數的受用應當想:這件工作不簡略,計功多少、量比來處,應當要把握現時的資具,好好地喫苦修行,這是慚愧心![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