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人用黦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詞人用黦字》明代大臣、文學家楊慎的作品之一。楊楊慎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12月8日)。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1]之子。他自幼聰慧過人,又非常好學,再加上出生於書香門第,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歲時,楊慎的母親教他句讀和唐代絕句,常能背誦。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1559年8月8日),楊慎在昆明病逝,時年七十二歲。臨終時,他還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勉勵後人。楊慎去世後,沐朝弼等人前往弔祭,當時巡撫雲南的右副都御史游居敬命人為其殯殮入棺,還葬故鄉新都。
“ |
黦,黑而有文也,字一作(黑+冤),於勿、於月二切。周處風土記:〔梅雨沾 衣服,皆敗黦。〕此字文人罕用,花間集韋莊及毛熙震詞中見之。韋莊應天長詞云: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又見玉樓花似雪。 暗想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更切。淚沾紅袖黦。 毛熙震後庭花詞曰: 鶯啼燕語芳菲節。後庭花發。昔時歡宴歌聲揭。管弦清越。 自從陵谷追游歇。畫梁塵黦。傷心一片如圭月。閒鎖宮闕。 此二詞皆工,全錄之。 |
” |
— [明]楊慎 |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簪花髻》全名《楊升庵詩酒簪花髻》,是晚明曲家沈自徵以楊慎流放雲南為背景創作的一部雜劇。全劇一折,與另外兩部同以失意文人遭遇為題材的短劇《霸亭秋》《鞭歌妓》合稱「漁陽三弄[2]」。《簪花髻》的開場,借一個歌妓之口,道出新貶謫來的翰林楊慎的怪癖——醉酒後吟詩作賦,都寫在她們的衣服上,並且這些寫滿書法的衣物很快會遭到當地人的搶購,以至於歌妓一律身着白練衣衫。楊慎出場後,先則痛飲狂醉,繼之更是做出外出遊春的放誕之舉,沿途有人詈罵其不合禮法的行為,也有人出高價求字,而楊慎的態度是一律漠然置之,遊覽到興之所至,乃慨然在歌妓衣衫上揮毫潑墨。最終眼見得風雨連天,不由得掩面痛哭而去。從戲劇結構和內容上來看,《簪花髻》較為簡單,僅僅是截取了楊慎在雲南三十餘年流放生涯之一幕——女裝簪花外出遊春作為描寫對象。
影視形象
2018年2月22日至3月4日,四川音樂學院攜歌劇《楊升庵》在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5所世界名校演出6場。全劇共五幕,時間上跨越楊慎跌宕起伏的一生,地域上則跨越京城、四川、滇南,展現出楊慎作為歷史的一個行者非同尋常的命運和永不放棄的執着。該劇由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林戈爾作曲、四川音樂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教授左芝蘭編寫。其中由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青年教師楊俊扮演楊慎。
視頻
詞人用黦字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從神童到頂級文臣——楊廷和傳奇,搜狐,2018-11-05
- ↑ 明清以來曲學共同體之流變 ——以吳江沈、葉姻族與杭州陳氏家族為考察中心 ,搜狐,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