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位於海口市中心城區海秀大道中段南側的金牛嶺公園內。陵園的建造,表達了海南人民對革命烈士的無比崇敬和永久的紀念,現屬海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

中文名稱: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

地理位置: 海口市中心城區

開放時間: 9:00到下午5:00

原 名: 金牛嶺烈士陵園

類 型: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理環境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原名海口市金牛嶺革命烈士陵園)是海南省重點革命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位于海口市金牛嶺公園。

場所介紹:陵園始建於1957年,是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占地面積93.08畝,原建在白沙門戰鬥遺址,1983年遷至現址。

陵園規模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原名海口市金牛嶺革命烈士陵園)是海南省重點革命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海南省及海口市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海秀中路102號金牛嶺公園內。管理單位是海口市民政局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始建於1957年,是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占地面積93.08畝,建築面積720平方米。整個陵園莊嚴肅穆,松柏常青,環境優雅。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正前方是一座大型圓錐體的無名烈士的集體陵墓,原建在白沙門戰鬥遺址,1983年遷至現址。陵墓前面豎立一座石碑,正面鐫刻朱德同志1957年1月27日的題詞「渡海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刻有海南行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立的《悼白沙門上的烈士》的長篇碑文。陵墓後面為單體烈士墓,有李振亞、王白倫、黃魂、王業熹、符明經、劉秋菊等革命烈士和革命同志之墓110多座。1988年在陵園前方另建烈士陵園骨灰樓一幢。2004年4月,瓊崖地下學聯烈士墓也安置於該陵園內。

發展歷史

烈士陵園位於公園中部綠樹環抱之中,陵園裡安葬着1950年為解放海南島首批渡海登陸作戰中光榮捐軀的人民解放軍渡海先鋒營官兵,建有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跡陳列室等,環境氣氛莊嚴肅穆。

為紀念在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1957年海南行政公署在海口市金牛嶺興建「金牛嶺革命烈士陵園」。為了凸顯解放海南島戰役的紀念意義,2007年1月,省政府批准將「金牛嶺革命烈士陵園」更名為「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並向國務院申報列入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49年12月18日,毛澤東主席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發出準備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的命令。1950年,在瓊崖縱隊和全島人民的大力接應、配合下,渡海作戰部隊先於3月初至4月初分兩批四次潛渡瓊州海峽,勝利登陸,增加島上接應力量,然後於4月16日發起大規模渡海強攻,23日解放海口市,乘勝追擊,於5月1日解放海南島。在解放海南戰役中,我軍共殲敵3.3萬餘人,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傷亡4500餘人。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原名金牛嶺陵園)位于海口市海秀中路的金牛嶺公園內,始建於1957年,是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海口市文物保護單位。陵園經海口市政府批准於2009年12月興建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紀念碑及廣場,紀念碑和廣場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紀念碑高16米,刻着「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紀念碑整體像一支乘風破浪的帆船,船體前後雕刻有渡海部隊、瓊崖縱隊解放海南英勇作戰的場景和簡介,展現了渡海作戰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和瓊崖縱隊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業績。紀念碑後是一座大型圓錐體的烈士墓,墓前豎立一座石碑,正面鐫刻朱德題詞「渡海英雄永垂不朽」,左右兩邊刻有在渡海戰役中英勇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第四十三軍烈士名字。左邊為兩排革命烈士之墓110多座。大型圓錐體的烈士墓後有李振亞、王白倫、黃魂、王業熹、符明經、劉秋菊革命烈士之墓。後面建有一座宏偉的革命烈士名錄牆,牆上鐫刻着海南革命戰爭中犧牲的18861名瓊崖烈士名字。

重大紀事

2010年4月30日,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在陵園組織進行了解放海南60周年慶典及解放海南英烈紀念碑揭碑儀式。

2012年10月26日海南省宣傳部、海口市宣傳部、海口警備區、海口市民政局在陵園進行了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掛牌儀式。

視頻

海口市烈士陵園,來這裡瞻仰為解放海南島的英雄們,緬懷革命英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