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覬覦 |
覬覦 漢詞詞語,拼音:jì yú,釋義:⑴ 渴望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⑵ 非分的希望或企圖;⑶ 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覬覦 [1]
拼音 jì yú [2]
釋義 渴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
釋義
非分的希望或企圖。
出處
《左傳·桓公二年》
例句
《左傳·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杜預注:"下不冀望上位。"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宗廟乏祀,社稷無位;羣凶覬覦,分裂諸夏。"
《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
《舊唐書·崔元略傳》:"時劉棲楚自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廬山王文成公紀功碑歌》:"明季中葉患尾大,爪牙覬覦強宗盟。"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撿;可容外族之讚嘆,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李二和《流浪的夢》:"他們強撐着乾癟的軀殼,在寒徹的風中半是覬覦、半是絕望地哀鳴。"
近義詞
覬幸:希望能僥倖得到;
覬望:非分的希望;
覬欲:非分的希求與企圖;
覬奪:希圖攘奪;
覬利:祈求利益。
字詞解釋
覬:拼音:jì
形聲,從見、豈聲。
筆畫數:10
部首:見
五筆字型:mnmq
鄭碼:LLYL,U:89CA,GBK:EAE9
本義:希望;希圖。
1、自毀齒已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柳宗元《童區寄傳》
2、覬乎異日,得夷平民,然後裹足西向。――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覦:拼音 yú
筆畫數:13
部首:見
筆字型:wgeq
鄭碼:ODKL,U:89CE,GBK:EAEC;
本義:非分的希望。
能官人,則民無覦心。――《左傳》
相關詞語
覬欲 覬望 覬奪 覬豁 覬心 覬利 覬慕 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