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視杆細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視杆細胞( cone cells)視細胞的一種,位於視網膜內。因為它能接受光刺激,並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發放神經衝動,故亦稱光感受器。

由外節、內節、胞體和終足四部分組成。其外節呈細杆狀,故名視杆細胞。內含有感光物質,在光刺激下,感光物質可發生一系列的光化學變化和電位改變,使視細胞發放神經衝動。視杆細胞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細胞,對光線的強弱反應非常敏感,對不同顏色光波反應不敏感。它所含的感光物質為視紫紅質。[1]

貓頭鷹等動物視網膜中視杆細胞較多,故夜間活動視覺靈敏。人的視網膜中約有12000萬個視杆細胞。

1.是視網膜中緊貼於色素細胞層,感受弱光刺激的細胞,即能在微弱的光照下辨認黑白的物像。多分布於中央凹的周緣,細胞呈長形,長約40~60微米,直徑2微米,由內節、外節和核、終足幾個部分所構成。外節為圓柱形,折光力強,有橫紋,內含有視紫紅(rhodopsin),是一種結合蛋白,在光作用下,可分解成視蛋白和視黃醛(又叫維生素A醛),後者在還原酶的作用下,又可被還原為維生素A。可見維生素A是視紫紅質的原料,若維生素A不足時,將會影響視紫紅質的合成及其光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從而引起夜盲症。在內節中除原纖維束外,主要可見大量長形線粒體(為產能裝置),內質網的小泡以及RNA顆粒等。[2]

2.系視網膜第1級神經元中的一種感受光刺激的細胞。此細胞分布在距中央凹5~6毫米處,呈環形帶,總數約12500萬個。此細胞的形態特點是朝向色素層末稍突起,形成特殊的杆狀感光體;另一極原生質突起與第2級神經元的雙極細胞形成突觸。視杆細胞的杆狀體呈細長形,長約40~60μm,直徑約2微米。由內外兩節組成:外節為圓柱形,折光力很強,有橫紋,含有一種色素,叫視紫紅質,此為一種結合蛋白,暴光時可分解為視蛋白及視黃醛(維生素A醛),經過酶的作用,分解為維生素A。在暗處維生素A又可重新合成視紫紅質。杆狀體內節稍粗,有顆粒,細胞質豐富,折光性稍差。在內、外節聯接處為一窄頸,有內節向外節伸出的原纖維束。內節含有線粒體、內質網、RNA顆粒。細胞體稍見膨大。胞核較小、染色深,核周圍細胞質很少。視杆細胞主要功能為感受弱光(星光、月光等),其功能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是維生素A,因此缺乏維生素A,感弱光能力降低,出現夜盲症等。喜夜間活動的動物視杆細胞發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