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大膽的作者,也要做謹慎的言者 ——簡談《素書》中的說話藝術(阮開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要做大膽的作者,也要做謹慎的言者 ——簡談《素書》中的說話藝術》是中國當代作家阮開元的散文。
作品欣賞
要做大膽的作者,也要做謹慎的言者 ——簡談《素書》中的說話藝術
《素書》,另名《鈐經》,又名《玉鈐經》,相傳為秦末黃石公所作,以經名冠稱,足見其經典。全書共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文字雖少,但意蘊豐贍,內容包羅萬象,大到治國安邦,小到為人處世均有論述,句句箴言,全是智慧之語。對於如何說話,《素書》中的論述頗為精闢,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世人追求遠見卓識,遠見卓識無不從「廣知」中來。《素書》告訴我們:「博學切問,所以廣知」。要「廣知」,方法有二:一是「博學」,一是「切問」。「博學」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切問」是指切合實際提出問題——一語中的、切中肯綮。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在召見被放逐的賈誼時,卻因沒有做到「切問」,被晚唐詩人李商隱諷刺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由此可見,與人交談,「切問」至關重要,你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決定了你會有什麼樣的收穫,也可以看出你的關注點在哪些方面,你具備什麼樣的才學智慧;還決定了你的交流對象會怎樣看待你。故,提問題,儘量少整些沒用的吧,浪費彼此的時間、精力。魯迅先生不是說了嘛:「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素書》中,作者指導人們提問時要「切問」,表述自己的觀點、立場時,同樣要精煉,儘量做到少說多做,辭鋒不露,以此來修養身心、砥礪品行、陶冶性情。「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可以說,高尚端方的行為,是內在修為的外化;謹慎低調的表達,是內斂沉穩的體現。修身養性,首先得從謹慎低調的表達開始。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同一句話,站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語境下會有不同的理解。是非只為多開口,一言折盡平生福。生活中,我們要做大膽的作者,也要做謹慎的言者。
今天,人們都充分認識到好口才的重要,但評價的標準卻不統一。拋出一個話題,滔滔不絕能講上半天,有人認為這便是好口才,其實不然。真正的好口才是懂得適時閉嘴。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很能說明問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非常善於演說,以教人如何講話為職業。一天,有一位青年前來,請他教授演說技巧,為此大談演說如何重要。蘇格拉底等他唾沫橫飛、說得口乾舌燥,終於停下來之後,向他索取兩倍的學費,青年問為什麼。蘇格拉底說:「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閉嘴。」《素書》從利害的角度指出,「括囊順會,所以無咎。」這句話把人的嘴巴比作一個口袋的口,要隨時扎得緊緊的,應時而變,當開則開,當閉則閉,如此,方可免除禍患。但是,適時閉嘴,何其困難!我們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的修煉來學會閉嘴。妥切地說,是一種能力,選擇不說,是不顯山、不露水,是一種克制,是至高無上的智慧!
「當言不言謂之懦」,與人交往,並非一味沉默,不說話就是好事。該說時,還得說,《論語·衛靈公》中就有這樣的論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什麼時候必須說呢?《素書》中說了:「殫惡斥讒,所以止亂。」也就是,當邪惡發生、當讒佞近身時,必須說,義正辭嚴地說,不只是說,甚至是大聲疾呼、憤極而喝、怒極而斥,嫉惡如仇,如此,方可止住混亂的發生,維持正常的秩序。當然,這時說話會風險重重、危機四伏,不說,禍患可能會更重大。特別是作為領導者,此時不說,更待何時?率眾需要在此時,擔當需要在此時,立威需要在此時!做「老好人」是要不得的,可能最終讓你做不好人。管理工作中,得善於做「惡人」,該得罪人時還得得罪,這裡面有領導藝術、有大學問存焉!行文至此,想起美國一座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上的文字:「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接着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就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話又說回來,你義正辭嚴地呵斥讒佞奸邪,你孜孜不倦地訓誨學徒部屬,人家憑什麼聽你的,你的說服力何來?《素書》指示我們:「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要感化人、教化人、轉化人,先得修身養性,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用高尚的品德感化人,用淵博的學識教化人,用博愛的情懷轉化人。相反,「釋己而教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只能帶來百姓的牴觸。如此,「教人者」不遭災禍已是造化的護佑了!
以上,便是《素書》教授我們的說話藝術,細細品味原文中的原句,無限蘊味在其中!
作者簡介
阮開元,曲靖會澤人,就職於曲靖市麒麟區某區直單位,有作品散見於《西部散文選刊》《中國紀檢監察報》《都市時報》等報刊、微刊。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