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部助學日記(蔡樂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部助學日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西部助學日記》中國當代作家蔡樂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西部助學日記

去年在雲貴大山里看孩子,覺得他們雖然很貧困,但很懂事,很有禮貌。那次,分別時,他們的小手握住我不放,我許下承諾:「我還會來看你們的。」我從他們的眼神中找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他們的眼神如同他們頭頂的藍天,清純而充滿渴望。他們的笑容如同他們腳下的紅土,淳樸溫暖。同在一片藍天下,他們如同一顆顆向日葵的種子,只要有陽光和雨露,定會綻放出他們健康而快樂的花朵。這次富陽滴水公益在西部助學幫困,我的心也隨之跟了去,心裡念着這些貧困而懂事的孩子們。看到東哥和文子微信里發布的一張張孩子純真的臉,實在坐不住了,大膽地向局、館請了假,打算趕往西部。

九月日記

上午7:00,由何大成用車來接,同去的還有佳瑜、琦雯兩名滴水公益的義工,一行趕往蕭山國際機場。9:20,我們坐浙江長龍航空GJ8869次航班離開杭州,在安順黃果樹機場,加油後,再次起飛向西。下午2:10,飛機在麗江降落。也許是剛下過雨,從機窗看出去,機坪一片濕潤,這裡的天空比我們江南要立體得多,各色的雲彩相映在一起,形態萬象,雲團間露出一潭潭如碧湖般的藍天,天景既豐厚又通透。

下了飛機明顯感覺涼了,這兒的秋比江南早了一些。從機場趕往麗江城的路上,兩邊的楊樹泛出一抹抹亮亮的暖黃,玉米已經收起,只剩下一片片黃褐色的玉米秸稈,大地的色彩豐富而厚重。

我們在麗江古城邊的一個叫「雲之軒」的小客棧住了下來。17:00時分,富陽滴水公益的王旭東、文子、江燕青三人一路風塵僕僕,從怒江助學趕過來,在客棧與我們會合。晚上,由當地一個叫「江畔山狼」的公益組織首領楊先生請我們吃飯。席間,他談及了扶貧在當地的一些成效和弊端:

1.有些大山裡的小學,中午飯是國家扶貧政策下的營養午餐,孩子相對有菜有飯吃,但早餐和晚餐就不在政策內了,只能啃土豆。

2.扶貧不能搞點、搞搬遷,國家或企業裁團,利用統一收購,如何使山民們的生產資料如土豆、玉米、煙草及畜牧轉換成經濟利益,使他們勞有所值。

3.山民們雖然窮,勉強還能供孩子把小學讀下來,到了初中、高中、大學更甚,家中就很難有經濟能力去供養這些孩子讀書了,但扶貧助學一般只關注貧困小學,一些高中,或考取大學的大山的孩子們其實更需要幫助。

4.有些貧困地區,由於國家扶貧搞點,大額的扶貧款放下去,經濟、教育都不見成效,反而養成了當地人「等、拿、要」的惰性習慣,這一定是工作方向和方法上有問題……

扯遠了。飯後,大夥去麗江古城體驗了一下摩踵擦肩、風情撩人的迷人夜景。

2017年9月22日

上午8:00,汽車離開麗江,前往永勝縣方向。因為是周六,學校沒有學生,我們的任務是走訪貧困學生家庭。雲南的西部,群山高路盤曲入雲,深壑俯不見底,村莊零零散散地坐落在大山腹地的一些緩坡地上。雖然也能看到山坡的綠意,但植被不厚。我們的車子盤旋在山路上,越盤越高,越盤越高,風景一幕幕地闖入窗內,我們索性找了個稍稍寬敞的地方停下車來欣賞風景,遠望群山,山際線高低起伏如波似浪,山如海,一望無際。在群山的斷崖里,彎出一段黃黃的金沙江。我們在路邊的崖頂上高呼着:「大山,我來了!」

收起激動的心情,我們開始下山,從車窗外往下看,山腳有一大片平疇,青黃相間的稻田如錦似繡,阡陌間,村莊如棋,散落其間。四面群山拱圍,形成盆地。車上有人說,這原來是個大湖泊,因為水乾涸了,湖底就成了平原。真假如何,在此不究。

汽車不斷盤山而下,來到了貧困的永勝縣城。在永勝縣文化體育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好長的名字)旁邊的一家小餐館簡單地吃了午飯,買了些牛奶、食用油等慰問品,再繼續上路。到了羊坪鎮,接上了在那裡等我們的張楠老師。張老師是當地扶貧教育工作的協調負責人。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繼續翻山。這段路很難走,窄窄的山路邊、斷崖處都是塌方或滾落的巨石,溪水或瀑布還常常會橫斷泥路。別克商務車底盤低,路況危險,車子難開。

我們來到了一個小山村,紅泥牆築成的低矮房屋掩映在門前的樹蔭中,木籬邊開滿了一簇簇如同薰衣草一般的紫花,肆意瘋長的異花雜草給這個小部落渲染成一種原始的生態。這裡沒幾戶人家,青壯年都出去打工謀食了,村中便留下了老人與孩子相依為命。坡上的土地,圈裡的牲口留給了老人們辛作,由於身處深山,各種病痛侵擾着老人們的身體,老人們顯得更蒼老。

由於這裡人少,見到了我們這一波陌生人,周圍的孩子和老人也趕來看新鮮、湊熱鬧。我們進入了孩子的院子。孩子的家是一座一層建築,矮矮的房屋都有高高的屋基,上台階有檐廊,檐廊前曬着一長串舊衣服,昏暗的屋內,有幾絲陽光從木板縫隙中鑽照進來,落地火膛中冒着烤土豆的香氣。膛架上的鐵壺煮着為客人準備的茶水。被家訪的小女孩叫馬寧勝,7歲,是雲南省永勝縣羊坪鄉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她大圓臉,大眼睛,笑得很暖甜(孩子的貧困狀況,文子家訪有記錄,在此不表)。她很懂事,讀書成績也好,上學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

離開了馬寧勝家,經半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了也是在羊坪鄉中小就讀的二年級學生盧曉艷家。小姑娘8歲,很懂事,她拿來一張張矮木凳,用抹布一張張地擦乾淨,給我們坐下。小姑娘還有個弟弟,她倆由奶奶帶着生活。67歲的奶奶焦紅色的臉上布滿着風霜的皺紋,顯得如同90歲的老人。由於長期的勞動風濕,使老人的手指關節都隆起而彎曲。家徒四壁,實在找不出像樣的家什。在暗暗的屋角,我看到了兩個圍囤,裡面裝着快要滿出來的土豆,這大概就是他們的主糧了。

聽說有個孩子在海拔2600多米高的山頂村莊,張楠說,再上山頂時間可能有點緊,要不不去了,改成近一點的一戶。東哥說:「不行,得去!」於是,我們車子停在一個旁湖泊的山路邊,開始徒步登山。這是一座叢林茂密的山峰,松林、藍天、白雲,還有遠方的大山,我們邊走邊歇,忘記了勞累。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攀登,終於來到了山坡上的一個小村莊。村莊的狀況又窮又髒,豬欄、牛棚、驢圈緊挨着他們簡陋破舊的主屋。孩子們穿得很破舊,而且髒,但很懂事。他們拿凳子,倒茶水,靦腆地招呼着客人。男孩叫陳海,也是羊坪鄉中心小學三年級學生,9歲。我無法想像,他是如何下山去鄉里上學的。這裡的人基本是抽旱煙的,既木納又熱情的主人從內屋去變出了一包不知什麼名的捲菸,遞給我們,一個勁地說:「謝謝你們,麻煩你們了……」

下得半山腰,到汽車邊已是下午16:00多了,急急忙忙我們上車繼續翻山,趕往順州。途中,發現山下有一個湖泊,很大,很眼熟,車上的東哥說:「這叫程海湖,也叫黑伍海,去年我們助學,你我曾經途徑過此,還拍過許多的照片。」我要求再下車看看。於是,我們拍了幾張與上次一樣動作的照片。到順州鎮,已是晚19:50了,簡單進食之後一宿無話。

2017年9月24日

因為是周日,我們繼續家訪。

上午7:00許,我們離開旅館,先在順州鎮順板村附近的一個孩子家進行家訪。這裡離鎮上不遠,山坡上錯落着低矮的紅土牆黑瓦房,這種土牆的顏色,映襯在青山與藍天之間,特別的美。這種在我看來很美的房子,它的結構是十分簡陋的,由於低,也很暗,好在有院子,有樹,還有幾枝嬌嫩的格桑花,給院子增添了家的寧靜和平安感。孩子的奶奶見我們的到來,從邊屋裡去找出了一塊小木板,用抹布擦了擦乾淨,放於院子中間的平地上,周圍放上一排又小又矮的草墩,在小木板上面添置了他們自家產的葵花籽和茶水,款待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孩子叫子鵬飛,永勝縣順州鎮團街小學四年級學生,10歲,孩子學習和睡覺的地方很暗、很髒、很破舊,但屋頂的天很藍,雲很白,陽光很透亮。

9:00,我們又進入一個大山,今天的路比昨天還差,窄窄的黃泥山路上,兩車相會十分困難,需要極大的耐心,加之亂石磥砢,坎溝相間,汽車觸底盤的「嘎嘎」聲,車輪原地打滑和汽車的油門聲此起彼伏。無奈,大夥只有下得車來,墊石塊、削土堆,推車過障礙。嚮導張先生說:好在沒下雨,下雨就更糟了。是啊!我們還是有運氣的。翻過了一個崗,看見一片梯狀的土地,有一對夫妻帶着兩個小孩在地里刨挖馬鈴薯,可見村莊不遠了。11點半,汽車到達一個叫和睦地的山村。山村在海拔3610的高山之上,比較大,有80餘戶,是屬於納西族。土牆黑瓦夾着原木搭建的民居依山錯落而建,整個寨子原始而古樸。

村前有一坪,如祭壇,遠有四面群山拱擁,近有古樹蔭郁如華蓋。一側有古樹枯樁、旗杆架等遺存。據說,原來這裡還有一神廟。可以想象納西族人在此圍着篝火,群歌群舞,祭天祭地,以祈豐收的熱鬧而神聖的景象。在村中,一位婦女見我們這些遠道客人的到來,特意回家,換上只有在節日時才穿的納西民族服裝,讓我們欣賞。

走進和華宏同學家中,和別的同學家一樣,簡陋而幽暗,火膛邊圍着兩個地鋪般的床,床頭掛着祖宗神位,這是納西人的風俗。據說,納西族人男女分床而息。和華宏是順州鎮團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8歲,孩子沒了母親,靠父親照顧,父親每個星期天下午,用摩托車送他到山下的學校里讀書,來回要四個多小時。為了孩子,父親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大山里跟老人們耕種度日,種土豆、燕麥、蕎子、麻精,采松果、掇松油枝,過着原始的生活。

孩子沒有肯德基,有土豆,沒有電影遊戲,有看不盡的大山和藍天,沒有玩具,有驢、馬和農具,還有課本。但今天在院子裡,我驚奇地發現了幾條可愛的小金魚,用透明的方盆子養着掛在曬衣繩上,小金魚在藍天的襯托下,有一種特別的歡悅感,這是和華宏的寵物。他說,他生日時,是他爸從鎮上買來送他的,可見天下孩子都一樣,善良、天真、好奇、貪玩。從和睦地村寨下來途中,我們走訪了九進慧同學,她就讀於順州鎮馬場小學,五年級,11歲,是一個很懂事的女孩,無父母,靠貧窮的姑嬸照顧,姑嬸向家訪者文子訴說着九進慧的生活境遇,邊說邊哭,害得我們大家都落淚了,我們的何大成,這麼一個鐵漢子,也被感染了,逃出院子,躲在樹下,怕我們看到他泛紅的眼圈。

我們下得山來,已是下午15:00多了。在一個小吃店裡吃了中飯,4:20,繼續進山。開車上山的路較之上午更陡,更崎嶇。我們來到石沙左村小女孩和曉鳳家中,她是順州鎮上恩浦小學二年級的學生,8歲,孩子的母親是傈僳族的,16歲生了她。年輕的母親,大概因為嫌棄丈夫精神上有問題,生下小姑娘一年半後就離家出走了。不久和曉鳳又死了奶奶,家中主要生活負擔落在她的父親和年老的爺爺身上。我發現她家的正門上方,貼着一條橫批「母逝父擔」,房屋的門上貼着一幅對聯,看了讓人傷心,「兒念母想想念念,孫思奶念念想想」,橫批「父女同悲」。雖然如此境遇,孩子還是很自強,心裡還是很陽光。我在她的課書本上無意間看到了幾行用鉛筆寫下的話:「一邊唱歌,一邊跳舞」;「我喜歡的玩具是毽子,它就像一隻長着漂亮的羽毛的小鳥,下課的時候,它就在我和同學的兩邊飛來飛去,快樂極了!」「好多事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努力,壞事也能成好事。」「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睡夢中的媽媽好溫柔,睡夢中的媽媽……」

從和曉鳳同學家出來快下午17:00了。我以為要下山。嚮導說還有一戶在更高的山頂上,汽車已無法再上了。我們又要登山了,登吧!大夥走進了一片黑松林,在喀斯特地貌的石叢中穿行,這裡除了濕滑的石頭,牽裾的藤刺,枯朽的大櫟樹,無名的小花,根本沒有路。左扶石,右牽藤,跌跌撞撞,艱辛上行。由於海拔高,滴水公益的兩位年輕女志願者有了高原反應,缺氧頭暈了,後來腳也抽筋了。好在大家相互幫襯救治,解決了一些困難。由於我個子小,平時腿腳也不安分,肌肉協調性在爬山時得到充分的發揮,只是由於高海拔,抬腳有些重,氣比平常更喘。大夥說:「這是城市嘗不到的味道。」

不知走了多少山路,忽然,有人說「到了!」我們來到一片比較平坦的煙葉地,舉頭望去,隱約有幾間土房「鑲嵌」在山腰的陡坡上……

僅僅幾戶人家的小寨子,是屬於石沙左自然村的。這裡牛棚、馬圈、豬欄,基本挨在一塊。小男孩姓谷,叫金平,11歲,是順州鎮團街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每個星期上學都要其父親用摩托車帶他下山或自己抄近路步行下山。因為明天上學,谷金平就於今天與我們一同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難」,在大人都走得很艱難的山坡上,他非常的敏捷。我們一路跌滑,他卻如小狼崽在山野里一般,自由而歡快!我們回到山腰停車處,已是晚19:00了,下山的路要開車燈了。車子繼續小心地在崎嶇山路上盤旋而下。晚上吃飯時,一位當地陪同的老師說:「一天中,我一直在擔心,人會不會有問題,車會不會有問題,路會不會有問題,汽車下山直到水泥路了,我才放下心來。」是啊!我還是那句話:好在沒下雨,我們運氣好!

2017年9月25日

今天是周一,我們要進學校了。

8點上車出發,9點,來到了永勝縣順州鎮陽和小學。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臉,清純而淳樸的眼神。從富陽運過去的愛心課桌椅還沒有換上去,正在安裝成套。孩子們用的還是破舊的課桌凳,所以,教室看上去還很破舊。其中

其中一個教室的後牆黑板上寫着「一年級-我們的約定:上課認真聽,下課不打鬧,舉止要文明」和「惜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勉勵語句。孩子們都在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其中有一位后座的小朋友,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蒼蠅在他露出來的半截小屁腰上取暖,他全然不知,仍然睡得很香。我問老師,為何不叫醒他。老師說:「一般的同學都昨日下午就下山到校了,大概是家長忙,這個孩子是清晨5:00起床,才由家長送下山趕往學校的。可能是累了,孩子正在長身體,我不忍心叫醒他……」聽着老師溫暖的話,我的喉嚨不知不覺哽塞了,眼眶濕了起來……

時間緊迫,今天要跑幾所學校,於是富陽滴水公益的志願者一起忙乎起來,為新課桌椅裝配,並把愛心姓名牌貼在每張新課桌上。我在給新課桌標號時,看到了好多熟悉名字,李冬生、俞麗娜、楊紅英,還有新聯會的陳平、洪文明、羊明坤、盧成鋼、李文德、王剛、徐軍、王益庸……,你們的愛心已經走出富陽,走出浙江,來到了雲南的大山里,你們的愛心將伴陪着孩子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這兒的人們感謝你們,這兒的大山感謝你們!

我們裝配好的課桌椅整齊地放在操場上。當下課後的學生們看到整齊而漂亮的新課桌時,一臉的欣喜和羨慕,摸着桌子看椅子,有的迫不及待坐在課桌間,臉上一如藍天下的陽光,幸福而溫暖。東哥問孩子們:「喜歡嗎?」孩子用天真而稚嫩可愛的嗓門一齊喊:「喜歡!」東哥告訴他們:「這是富陽的愛心叔叔阿姨們,特別是滴水公益、新聯會的愛心人士從很遠的地方送來給你們的,你們要好好珍惜這份愛心,努力學習,將來不負大家的希望!」大家在新課桌旁拍照留念,而後,孩子們像螞蟻搬家一般,歡快地把新課桌ᄱᄱ了自己的教室里。

至中午11:00點,我們離開陽和小學,到12:12,我們來到了順州鎮上恩浦小學。學校座落的位置風景殊勝,三面環着高山,山崖有瀑布湲湲而下,校門前有空曠的玉米地和山坡梯田,遠有群山起伏如屏,周遭儘是綠色。我們到學校正值中飯時間,孩子們東一簇,西一群地正捧着搪瓷碗吃飯,人小碗大,十分可愛。經過我們身邊的孩子們,都會躬身點頭:「老師好!」、「老師好!!!」這麼多的學生,讓我們領受了多少個「老師好!」啊!我的小心情不免產生了一種快慰感。

因為有些餓了,看到孩子們碗中的飯菜,不免有些饞。他們碗裡的飯和菜還是不錯的,這是國家扶貧政策中的免費營養午餐。聽說只有中午一頓,到了晚上,孩子們不知是吃什麼了。在一個教室里黑板上看見的幾句話「①學習;②學會做人;③感恩」。這裡的新課桌椅已經進入教室在使用了,從愛心捐贈桌簽上看,這一批都是新登中心小學捐贈的,孩子捐給孩子,愛心從小培養,愛心相互傳遞。向新登中小的同學們致敬!

上課了,我在一個班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簡短的美術課。上完課,學校組織全體同學老師在操場上和富陽滴水公益成員拍照留念。13:30離開上恩沛小學,14:00到達板橋一貫制學校。這是一個中學、小學連在一起的學校,學校新區條件不錯,是中學生校區,老校舍小學生在用,仍然舊破不堪。去年我與東哥、文子來過這裡,當時與他們接洽扶貧助學事宜,校方還不怎麼相信我。

熟悉了,我們在這個學校里與老師們一共吃中飯,飯後去看愛心課桌椅的落實和使用情況。這批課桌椅是富陽區新聯會的愛心人士捐贈的,它們被安排在小學破舊的教室里,給小學生使用。在孩子們坐的新課桌上又看到了富陽區新聯會熟悉的名簽:祝亞林、陳根法、餘澤亞、王健林、程明、方國慶、朱蓉蓮……等等。15:50我們離開學校,16:00來到老闆橋小學,這也是我去年來過的學校,上一次看到學生們用小板凳坐在教室外的院子花壇間上課。這次,條件好些了,但上下課的鈴聲還是以敲擊掛在樹上的機械鐵塊替用……學校放學了,孩子們背着重重的書包離開學校。家遠一些的小學生在校門口的路邊等家長用摩托車來接。因為是周一,他們穿的校服還算鮮亮。快17:00點了,我們離開老闆橋小學,趕回順州鎮,17:30我們來到順州中學,轉了一下。18:00我們來到順州中心小學,將寄放在這裡打算捐送僻邊山村曲依村的十套課桌椅裝於「江畔山狼」楊先生的皮卡車後,一起回到旅社。晚飯後,我又回到順州中心小學,為大夥寫了一些字,一天下來累得實在不行了,洗洗睡吧!

2017年9月26日

上午,我們又來到順州中心小學,幫學校裝配了一些捐過去的課桌椅和講台。學校集合了所有的師生,在操場上為我們的愛心圓夢課桌捐贈舉行了隆重的

答謝儀式。

校方領導、學生代表和富陽滴水公益代表王旭東分別作了講話。我為同學們寫下了「共沐陽光」「同在藍天下」兩幅字以之勉之。從順州中小出來,又來到順州中學,中學的全體師生早早列隊在等候着我們,他們莊重地為我們的愛心圓夢課桌捐贈舉行了答謝儀式,中學校長、滴水公益王旭東分別在儀式上贈旗授旗並講話。我為中學寫下了「志存高遠」「志在八方」「路在腳下」「高瞻遠矚」等題詞。中午11:00,我們離開中學,一路塵土,趕往羊坪鎮。12:30,一行在中途的一個高山湖泊邊用餐,然後繼續趕路。至下午13:30,我們來到了羊坪鄉中心小學。學校很美,四周開滿嬌艷的格桑花,五星紅旗在藍天的映襯下更顯鮮艷奪目。孩子們黝黑的臉龐、土豆般樸實的笑臉在白雲藍天下特別有幸福溫度。他們爭先恐後地要我為他們拍照,在國旗下擺出各種快樂的姿勢,綻放着幸福的笑臉,這時的我也享受着他們的快樂和幸福。14:00,愛心圓夢課桌捐贈答謝儀式正式開始。這裡的新課桌椅,大部分是富陽滴水公益義工江燕青女士私人捐贈的。校方為富陽滴水公益、富陽日報社、越位少年組織江燕青贈送答謝錦旗。校方與富陽滴水公益代表作了發言。我為孩子們寫下了「滴水潤花」「陽光下的花朵」等題詞。儀式結束,已是14:30,我們離開永勝縣羊坪鄉中小。開始穿越群山,趕往麗江……

從永勝羊坪鄉回麗江的這條路,似乎都是熟悉的風景,金沙江、程海湖、高原、深谷、梯田、村莊,還有彎曲如腸的盤山路……我們上山下山、下山上山,翻了關丫口、老虎山、金雞山。每到一些至高點,我們停車賞景,感受「一覽眾山小」的群山氣慨。站在山頂的路岸邊回望我們在谷底上來的路,是那麼的遠和渺小。危險總是與美景共存的,我們的艱辛換來了快樂,換來了平時享受不到的感受。17:40,我們的車子到達麗江古鎮。

大家是否記得,在愛心課桌椅從富陽即將運往雲南突然又急徵集十套課桌椅,好在新聯會的幾位同志的慷慨愛心,一下子就認捐完成。

現在已是晚18:00了,我們打算找旅館住下來,東哥和「江畔山狼」公益的楊先生顧不上吃晚飯,馬不停蹄地帶着這十套課桌椅和其他物品趕往80多公里外的寧蒗縣鳴音鎮,打算宿在那裡。明天一早帶着這些物件擺渡,再用馬幫馱着物品,步行登山五個多小時去曲依村看訪只有七個孩子的高山小學。東哥考慮到辛苦與危險,不讓文子和江燕青兩位女士一行同往,他一個人同「山狼」公益的志願者一起前行……

我們呢,在麗江一家清真飯館吃了晚飯,就宿在麗江淼航客棧。已經是晚21:00多了,東哥卻還在趕路,他還沒吃晚飯……

2017年9月27日

文子與江燕青在客棧休息,打算等待東哥從寧蒗曲依村回來,然後一起回富陽。我與何大成、琦雯、佳瑜於上午10點離開客棧,前往麗江機場(途中在觀音谷小作停留)。本來是下午16:00多的飛機,由於天氣原因不能按時起飛,等回到蕭山機場已是深夜23:00多了。

感恩為貧困山區兒童的付出,向您表示真誠的感謝![1]

作者簡介

蔡樂群,男,1961年出生,杭州市富陽區大源鎮人。現為浙江省美協會員,杭州市美協理事,富陽區美協名譽主席,富陽政協書畫院院長,黃公望國畫院院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