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南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成立於2020年7月24日,由西南大學原動物科技學院、原動物科學學院的畜牧學及草學等相關學科合併組建而成。學院在榮昌校區和北碚校區兩地辦學,在榮昌校區以培養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高素質複合型本科人才為主;在北碚校區以研究生培養為主,並負責動物科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私立華西協和大學在1923年開設的乳牛學、養雞學等課程。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學院特色明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較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學院遵循「崇德、篤學、求是、創新」院訓,力爭將畜牧學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或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學科。
科研團隊
學院現有教職工9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49人,海外留學經歷4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萬人計劃」[1]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人,重慶市學術帶頭人2人,重慶市草食牲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1人,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2個。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172人、碩士研究生126人、博士研究生17人。
學科設置
學院設有動物遺傳育種與生產系、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畜牧工程系,培養高素質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動物科學專業為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試點專業,為西南大學和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點,重慶高校「特色學科專業群」建設專業、重慶市「特色專業」。在2013年本科專業評估中,該專業評估結果為優秀。該專業採取國內重點本科辦學和中外合作辦學兩種培養方式,該專業國內重點本科辦有動物科學、食品科學、大數據[2]等3個專業方向。
學院建有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有動物遺傳育種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畜牧生物工程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建有畜牧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動物遺傳育種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畜牧生物工程3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農業碩士(畜牧領域、農藝與種業)專業學位碩士授位點。畜牧學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在第四輪(2016年)全國學科評估中,畜牧學科位居全國前列,為B+學科,是西南大學國家「雙一流」學科—生物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院建有國家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慶市草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肉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高校草食動物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高校牧草與草食家畜重點實驗室、畜牧機械與智能裝備功能研究室等省(市)級科研平台,以及肉用山羊研究所、分子營養與生物飼料實驗室、養殖大數據研究中心、ETS研究中心等校級教學科研服務平台;擁有「國家卓越農林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等。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總值3000餘萬元。
2016年以來承擔科研項目129項,新增縱向項目7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6項,總經費3000餘萬元,發表SCI收錄論文104篇,出版著作4部,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在西南山地動物健康養殖技術上形成了優勢和特色,育成我國南方紫花苜蓿新品種—渝苜1號紫花苜蓿,選育的大足黑山羊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認定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育成重慶市第一個家禽地方品種—渝西烏雞。
人才培養
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培養方式,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近三年,本科生獲得國家級和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2項,全國大學生動物科學專業技能大賽團體特等獎1項。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其中30%以上的畢業生考入國內外著名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20%左右的畢業生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40%左右的畢業生就業於國內外知名企業。幾十年來,學院為社會輸送人才5萬餘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充分發揮專業基礎紮實,吃苦耐勞,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優勢,在較短時間內就成為單位的骨幹力量或行業領軍人物,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也有全國青年科學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知名企業家,有的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
視頻
西南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萬人計劃」項目的具體政策是怎樣的? ,知夫子研究院,2017-07-08
- ↑ 大數據能做什麼?,搜狐,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