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井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井鎮位於山西省黎城縣北部,地處兩省(山西省、河北)三區(長治地區、邯鄲地區、晉中地區)四縣(黎城縣、武鄉縣、涉縣、左權縣)交界處,轄4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5893人(2017年) ,耕地48600畝,全鎮總面積233.48平方公里。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中心示範小城鎮,是長治市唯一一家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四家小城鎮之一。[1]
歷史文化
西井鎮歷史悠久,流傳着許由洗耳、舜井等有關夏、商、周三代歷史的神話傳說,有創建於隋唐的洪門寺遺址,有明代題名的千佛洞,有世人傳頌的彭祖廟。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的腹地、在下寨村有抗戰三周年紀念塔,在南委泉村有太行第一屆群英大會舊址,在源莊村有抗日分校舊址,源泉烈士紀念亭等。
善陀由黎城縣旅遊管理局組織開發的集宗教、自然風光於一體的旅遊聖地,緊臨黃崖洞風景區南側。善陀,就是善哉善哉,阿彌陀佛的意思。這裡附麗着濃郁的佛教文化。在風景區內,可以看到上百米的天梯、上百米的天橋、上百米的瀑布等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而且,不可思議的是產生於公元前五六世紀的佛國西在的氣氛,早在11億2千萬年以前,就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雕鑿得如此濃烈,這裡有高達五百多米的佛祖頭像;有佛祖釋迦牟尼降生人間時的坐騎----三百多米的大象峰;有佛祖降生的佛母洞;有佛祖得道成佛的通天洞;還有上百米的銅塑觀音,個個維妙維肖,費人思量。還有那附麗着動人的愛情神故事的"同心石"。高居白雲深處人們稱作"天上人家",喧塵鬧市,更主要的是世代生息在村裡的山民們至今仍然沿襲着一種近乎遠古的耕作制度和生活方式,儘管與現代文明相差甚遠,但這裡群山環繞,清幽自得,古風依存,超然塵世,這裡的人們生活得如此認真而又自得其樂,沒有權利爭鬥,沒有雜念紛撓,沒有凡塵污染,一年四季滿眼是桃杏黃花,碧水紅葉,歲歲年年,伴着幽幽白雲,盡享世外桃源之福,全不顧人間"秦漢之變","齊楣相爭",是結廬在人寰,而無車馬喧,半山半水半地園,心境半佛半神佩。這裡是集宗教、自然風光於一體的遊覽勝地。
自然資源
西井鎮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達20多種,有鐵礦石、石英石、石灰岩、紅石板、太湖石、紫砂岩等。水資源充沛,共有流量在0.1秒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泉19處。其中源泉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年出水量1135.3萬立方米,是黎城縣流量最大的泉水。著名的洗耳河泉經國家地質礦產測試中心認定為重碳酸鎂型含鍶低納優質天然礦泉水,有十分重要的開採價值。農副土特產品有花椒、核桃、柿子和紅棗,被譽為黎城"四大寶",是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久負盛名。[2]
經濟狀況
西井鎮經濟基礎較好。工業上外引內聯,多輪驅動發展經濟,共引進資金3000多萬元,創辦了西井金屬鎂粉廠、武新選礦廠、鑫盛選礦廠、天銀軋鋼有限公司、南委泉方玉石材有限公司、長治璞玉石材有限公司、鑫盛硅礦廠、西井機磚廠、珍珠泉中藥材開發公司、源泉石英礦廠、源莊萸肉園、北委泉磨砂廠等一大批個體私營企業。
全鎮共有20多家採選礦企業,年產精礦粉能力15萬噸;1個鐵合金廠,年產硅鐵6000噸;4個紅石板加工企業,年加工紅石板20萬平方米;6座磨砂廠年產紅沙18萬立方。特色農業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糧、林、牧、菜、養五大支柱產業。核桃、花椒、柿餅、尖椒、穀子等暢銷海內外。全鎮形成了以採礦業為主體、農副產品加工和第三產業為兩翼的鎮域經濟發展格局。
西井鎮圍繞全省重點小城鎮即將享受的眾多優惠政策,鎮黨委、政府確立了以小城鎮建設為主線,抓好基礎設施和個體私營經濟兩翼發展,培育壯大三大產業的發展思路。即:近抓石頭產業富鎮,堅持抓綠色產業興鎮,持續抓旅遊產業活鎮,力爭把西井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旅遊型中心小城鎮。
文化教育
革命紅色旅遊勝地---黃崖洞腳下的一個山區小鎮,以前由於大山的阻擋,該鎮只有極少數村能看上電視,而且節目單一。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成為農村人迫切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西井鎮宣傳文化站購置了有線電視數字系統、計算機、攝像機等配套設備,創建起西井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並自辦了《紅色旅遊播報》、《科技之窗》、《公益廣告》等欄目,通過有線電視及時向當地農民群眾傳送科技信息,滿足了農民養殖、種植方面的知識需要,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站內還設立了三個中心八個室,即信息服務中心、網絡服務中心、旅遊服務中心和圖書室、閱覽室、書畫室、電教室、棋藝室、廣播電視室、文體活動室、農技信息室。2003年,西井鎮宣傳文化站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確定為全國"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項目基地後,深受鼓舞,他們利用農閒時節,舉辦農民運動會、農民趣味知識大賽等活動,2007年,西井鎮依託宣傳文化站舉辦了雙千人健身展示活動。幾年來,這個小站已成為該鎮群眾文化生活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此基礎上,該站又投資把有線電視原來的模擬系統全部換成了數字終端設備,並實現了光纜入村,使西井鎮和黃崖洞鎮的58個村10000戶農民都能收看到包括中央電視台14個頻道在內的節目45套,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基本解決了偏遠山區群眾看電視難的問題。在宣傳文化站的帶動下,西井鎮發揮自身優勢,在位於洗耳河畔的谷堆坪村辦起了小型特色教育基地,展示生產農具和革命先烈的遺物,成為了全縣人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平台。[3]
旅遊風景
洗耳河村
位於西井鎮的洗耳河村,景區面積80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10多處。洗耳河村由群峰環抱,有茶壺山、曬布崖、洗耳河、千佛洞等諸多風景獨特的景點。這裡的每一處景,幾乎都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
茶壺山,相傳上古時期,天宮八寶紫金茶壺收藏於玉皇閣,因此壺能盛江河水,藏甘露於腹心而深得玉帝喜愛,每逢重大節慶日方可使用。那時孫悟空不知天高地厚,大鬧天宮的時候無意將此壺踢落人間。當時太行山金錢雕正好從此路過,將玉壺收入囊中。有些東西本是從哪兒來,就得回哪兒去,何況是天上的東西。後來,天庭要收回玉壺,可是金錢雕捨不得。玉帝派驍勇天將找金錢雕取回該壺,在這場人神的爭鬥中,八寶紫金茶壺化作現在的茶壺山。
此山形態逼真、惟妙惟肖,是最具標誌性的靈山,這座山可謂聚日月精華,采天地之間靈氣,在該山下做生意的人,總會財源滾滾。
洗耳河的得名,是另一段傳奇。上古時期高人許由因看不慣世道污濁,為避塵世煩擾遂隱居箕山,過着自食其力的農耕生活。當時開明的堯帝有意把帝位傳與許由,為此親自到箕山見許由,言明讓位之事,許由聽後什麼也沒有說。堯帝後來又想請他做九州長官,許由仍舊一言不發。等堯帝離開後,許由馬上到箕山下的穎水洗耳朵,以此顯示要清除灌入耳內污言穢語的目的。後人為追念許由不染世塵的高風亮節,穎水更名為洗耳河。西井鎮洗耳河距離縣城40.5公里,景區面積80平方公里,主景區20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10多處,。洗耳河群峰環抱,丹崖壁立,山中植被豐富,古木參天,溪水長流。有茶壺山、曬布崖、洗耳河、五指溝、望夫山、九龍山、和尚墳、千佛洞等諸多風景獨特的景點。該景區是旅遊、休閒、度假、寫生的理想之地。
西井鎮的性空山、白雲洞等自然景觀也是別具一格,此外作為當年北方抗日戰爭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這裡的人文景觀也值得遊客品位。
性空山景區
主峰海拔1742米,山體形成於大約一億兩千萬年前,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區面積25平方公里,主景區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10多處,此處奇峰疊秀,蒼松翠林,東臥猛虎山,西騰鳳凰岩、南聳仙人峰,北立金雞寨。山中有銀杏、白皮松等珍稀物種,有金錢豹、褐馬雞等野生動物。由茅庵寺、三佛廟、捨身崖、閻王鼻、臥虎洞、石老漢山、金雞寨、猛虎山、鳳凰岩、仙人峰等諸多特色鮮明、風格獨特的景點組成。景點三佛廟內保存當今國內僅存的二具肉身菩薩之一--性空山開山始祖李氏道人。[4]
發展環境
西井有最優美的太行風光
西井鎮坐落於太行山中段崇山峻岭之中,境內山高嶺峻,異峰奇崖,有最壯美的板山風光,有灌木茂盛,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五指溝景區,有風景怡人、環境優美的性空山景區,有溪水潺潺、幽雅別致的洗耳河景區,有稱為黎城古八景之一"玉泉漱石"的源泉小江南風光,有稱為黎城新八景之一"白雲洞天"的茶棚灘村自然溶洞,還有雄偉壯觀的茶壺山,綿延數十里的九龍山、曬布崖,秀麗動人的望夫山等。我國著名導演張紹林來西井採風時發出由衷的讚嘆:"太行風光在西井,太行風光在板山"。
西井至武鄉紅色旅遊路西東線工程被列入省級重點工程,投資1.3億元,即將開通,將溝通西井與周邊黃崖洞景區和武鄉、涉縣、左權老區的八路軍總部舊址王家峪、"一二九師"師部舊址、麻田風景區等革命勝地。
西井有最優越的投資環境
交通便利。207國道和涉武公路在鎮區交叉而過,成為出入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南20公里還有長邯鐵路和長邯高速公路,可通往全國各地。
通訊發達。村村通電話;建移動聯通通信基站4個,網絡覆蓋全鎮;開通計算機國際互聯網、車載電話、無線電話等通信新業務。投資者在西井境內可享受到高科技的信息服務,可與全球各地迅速進行聯繫。
鎮內有110KV變電站1座,總裝機容量51500KVA,電力供應充足。村村完成了農網改造工程。
鎮內有中學3所,小學50所,基本實現了村村有新校,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學前三年教育和中小學實驗教學。鎮內有地區醫院3所,實行村級衛生醫療合作制度,村村通有衛生所。
全鎮文化繁榮,社會穩定。創建了群眾性文化活動中心壺山書畫院和西井村遊樂中心;創辦了西井鎮有線電視台;連續三年舉辦了長治市首家農民(趣味)運動會;廣泛開展了文明家庭、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村創建活動。
聘請山西省小城鎮發展中心完成了西井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的編制,並通過了省市專家的評審。在此基礎上,開通了西井環形街,油麵鋪裝了道路,瓷化白化街面,亮化淨化街道,綠化美化環境,使整個小鎮綠白相映、潔淨清新,富有現代城市氣息。[5]
社會組織
工會聯合會
工會組織組建48家(其中工會工作委員會39家、聯合工會4家、企業工會4家、機關工會1家)。工會聯合會成立於2007年6月,工會會員共有1200名。
工會聯合會在縣總工會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搞好鄉鎮工會規範化建設的基礎上,以廠務公開、職代會、農民工維權為日常工作重點,通過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工會各項工作整體推進,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一個政治穩定、人心思進的工會聯合會正呈現出篷勃向上的發展新氣象。
行政區劃
西路駝村 郭家莊村 王家窯村 霍家窯村 樊家窯村 五十畝村 下寨村 嶺頭村 栗家窯村 牛亂村 洗耳河村 東井村 北坡村 趙姑村 岩頭嶺村 西井村 東河南村 源莊村 後賈嶺村 東駱駝村 楊家窪村 下黃堂村 仟仵村 牛居村 上黃堂村 新莊村 南桑魯村 朱家交村 北河南村 寺底村 卜牛村 車元村 南港溝村 茶棚灘村 後寨村 西駱駝村 石背底村 彭莊村 南委泉村 北桑魯村 井交村 源泉村 谷堆坪村 杏樹灘村 背坡村 卜牛村 北委泉村
基礎設施
本鎮教育,清代之前處於自發狀態。民國時期由於戰亂,教育事業發展緩慢,1936年僅有小學36所,其中高級小學1所,初級小學35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村村有小學。1956年全立西井中學在西井村西興建,"文化大革命"時期,西井、南委泉、源莊都出現了民辦中學,教育、教學質量低下,出現盲目發展狀態。1976年西井、南委泉、源莊3個公社都分別辦起了社辦高中、村村辦起了初中(七年制學校)。1990年,西井中學辦起了高中班。2003年,有西井、南委泉、源莊聯校3個,有中小學47所,其中初中2所,小學45所,在校學生4901人,其中本鎮學生4837人,教師總數235人,幼兒園33個。截至2010年,有西井中心衛生院、南委泉衛生院、源莊衛生院。
本鎮文化站建於1985年,站址距鎮政府100米,設有文化活動室與露天影院,集會時放映電影。1988年9月成立文化室。有壺山劇團、黎北劇團。傳統體育項目有籃球、乒乓球、武術、踢毽子、高蹺等。離退休老幹部參加主要有太極拳、劍、乒乓球、中國象棋、無極健身球、保健操等。1995年西井鎮被中共山西省委、省體委授予"山西省體育先進鄉鎮"稱號。2004年4月,西井鎮組隊參加了比賽,榮獲24式太極拳、乒乓球趣味接力賽兩項銅牌,楊巧風獲24式太極拳銀牌,李蘇貴獲民間武術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