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入大慈寺聽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 |
作品名稱: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 創作年代: 唐末 文學體裁:詩 作者:貫休 |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是唐末五代畫僧貫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1]
晚唐僧人中,貫休是一名佼佼者,他既精通奧義,深入禪理,且又能詩善畫。他的詩歌寫來,往往立意高遠,造語清新,富有禪韻和詩情畫意。這首小詩,語言清淡,語意清寥,即餘味雋永。一、二句以隨意的口語化語句表現主人公的閒適,中間兩聯以淡雅而工致的筆墨表現主人公山間禪院的生活。語言沖淡,是有佛老思想的文人禪客共同的修養,品評茶香亦是他們的共同興致。
可見,詩歌寫的是一位很有素養的雅致的禪師,而這一點恰與作者相似。苔蘚補綴在舊衣上,是說苔蘚在舊衣上長成,暗示着禪師坐禪的定力已深。新偈而無須人傳,是說禪師有心悟,但不求為人所知,這是一種真正的閒淡。這位禪師一切都淡然處之,可是,有一事卻不能忘懷,時時要向人道及,那就是他的一個夢境:他於風清氣爽的秋天歸去,依止在大海邊的一座孤山上。這一夢境,也是主人公淡漠、高遠情懷的表現。
詩詞正文
“ | <玉節金珂響似雷,水晶宮殿步裴回。只緣支遁談經妙,
所以許詢都講來。帝釋鏡中遙仰止,魔軍殿上動崔巍。 千重香擁龍鱗立,五種風生錦繡開。寬似大溟生日月, 秀如四岳出塵埃。一條紫氣隨高步,九色仙花落古台。 謝太傅須同八凱,姚梁公可並三台。登樓喜色禾將熟, 望國誠明首不回。駕馭英雄如赤子,雌黃賢哲貢瓊瑰。 六條消息心常苦,一劍晶熒敵盡摧。木鐸聲中天降福, 景星光里地無災。百千民擁聽經座,始見重天社稷才。 > |
” |
—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貫休[2](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谿市)[3]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唐亡後於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他以詩著名,同時也是畫家和書法家,有《禪月集》存世。傳說諾距羅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戰士,後來出家,佛祖讓他靜坐修行,以摒棄當兵時的粗野性格,後雖修成羅漢,但他靜坐時仍有一股威猛之氣。畫中羅漢如《宣和畫譜》記載貫休的畫風:"狀貌古野, 殊不類世間所傳,豐頤蹙額,深目大鼻,或巨顙搞項,黝然若夷獠異類,見者莫不駭矚。"
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一生詞作頗多,內江聖水寺的智海法師在他的佛教網站上整理收錄了500多首作品(卷八百二十六至卷八百三十八)。
貫休落落大度,不拘小節。曾在通衢大道邊走邊吃果子,旁若無人。乾寧(894-897年)初,貫休離開越州,到荊州。荊南節度使成汭對貫休還比較客氣,安置他在龍興寺住。過一段時間後,關係便逐漸疏遠。有一年,成汭生日,獻詩祝壽者百餘人,貫休也在其中。因為獻詩的人多,成汭無法親自過目,便委託慕僚鄭准品評。鄭准對貫休的詩才非常嫉妒,就給貫休評了個第三,貫休對此很感生氣。貫休除了善於作詩外,又擅長於書法,號為姜休。有一次,成汭向貫休請教書法上的問題,貫休因生日獻詩受辱,正悶着一肚子氣,便藉此機會發泄,說「此事須登壇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聽後也很火,成汭身邊一些人也乘機說壞話,於是乎貫休又被驅逐出江陵,解送公安縣(荊州屬縣)安置。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並加以「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供奉」、「經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玄逸大師」、「守兩川僧大師」、「賜紫大沙門」、「禪月大師」等一系列殊榮稱號,乾化二年(915年)終於所居,世壽89。
視頻
.
.
參考資料
- ↑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 詩詞文句網
- ↑ 《貫休簡介》 古詩文網
- ↑ 蘭溪13位牛人入選金華名人雕塑園 蘭溪歷史;發布時間;2016-07-19 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