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有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蔡有華 | |
---|---|
青海省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 |
國籍 | 中國 |
蔡有華,女,現年38歲,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農技推廣研究員職稱。現任青海省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1],全國青聯委員。
人物簡介
蔡有華,38歲,研究生,青海省互助縣農業技術推 廣中心主任。蔡有華紮根高原農業,深入生產第一線9年,為爭創青藏高原農業特色,促進農業科技進步作出突出貢獻。她立足高原冷涼資源優勢,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雜交春油菜制種基地和青海省最大的馬鈴薯脫毒中心,年供種500萬畝以上,年增農民收入5個億。她主持完成"馬鈴薯種薯脫毒技術"等18個科研、推廣項目,累計新增糧油產量9800萬公斤。她率先引進、示範或培育青雜、高含油量雜交油菜等,成為高原特色農業新亮點。她在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9篇,獲品種合格證9項。曾多次獲農業部豐收獎二、三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城鄉一體化暨新農村建設功勳人物等,[3]是省科協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4] 。
該同志參加工作十八年來,堅持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積極引(育)、示範、推廣了多種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主持或負責完成十六項農業科研、推廣項目,負責建成了青海省最大的雜交油菜、脫毒馬鈴薯制(繁)種基地,為推進全省農業科技進步,爭創高原農業特色,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繁榮農村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
她被譽為農村的福音、農民的財神,成為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帶頭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心骨。先後獲農業部豐收獎四項,省科技進步獎四項,省科技成果十六項,發表科技論文29篇、著作2部。先後被授予第十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服務工作者、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全國城鄉一體化暨新農村建設功勳人物、青海省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2005年12月受到胡錦濤總
書記的親切接見。
人物經歷
寫在田野上的青春履歷
這裡是位於我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城威遠鎮南郊的一處外表普通的院落。人們也許不會想到,這就是青海省乃至整個西北地區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研發企業--青海省霍普蘭德(Hope land)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2005年12月15日,對這個公司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
這天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臨公司視察。當時正是高原寒冬,室外滴水成冰,然而公司的實驗室和培養室內卻綠意盎然,充滿了勃勃生機。總書記饒有興趣地邊走邊看,認真傾聽着公司負責人對創業歷程和工作成績及青海農業特色的介紹,對大家的敬業、創新、奉獻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該公司在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指示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當時,一直給總書記做工作匯報的是一位幹練的青年女性,她叫蔡有華。
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閃光
互助縣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條件惡劣。然而,如果在夏秋時節,徜徉在高山大川之間,你一定會被接天的滾滾麥浪、連綿的油菜花、無邊的洋芋芳香所深深陶醉。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2158元,農民、農業、農村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全省農業大縣。
看着這美麗無比的田園景色,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與田野打交道的土鄉姑娘-----蔡有華。提起她,互助縣淺腦山的農民群眾親昵地稱她為"洋芋媽媽"和"油菜姑娘"。
初見蔡有華,如果在辦公室,你一定不會將眼前這位柔弱的女性與艱苦的農業工作聯繫起來,白皙的膚色,小巧的身材,樸素的衣着,戴着眼鏡,雙手在電腦鍵盤上飛舞,倒像是一位機關文秘人員。如果在田間地頭,她頭戴草帽,腳穿球鞋,常常不是一身塵土,就是一身泥水,儼然就是一個農民。而實際上,37歲的她是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全國青聯委員,擁有研究生學歷和高級農藝師職稱。
1989年7月,蔡有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青海大學農學系,本來可以留在省城科研單位的她,滿懷着理想和追求主動要求回到了故鄉---互助。
蔡有華 | |
---|---|
奧運火炬手候選人蔡有華 |
於是,她以忘我的精神狀態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農技推廣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7年。17年來,她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圍繞"三農"搞試驗、示範、推廣、培訓;她最大的樂趣和心愿,就是攻克一道道難關,解決一個個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改變土鄉貧窮落後面貌。她經常堅持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足跡踏遍了全縣21個鄉鎮的山山水水和田間地頭。她走到哪裡,就把農業科技帶到哪裡,無論風霜雨雪,無論嚴寒酷暑,她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地講,和農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春華秋實,天道酬勤。艱辛的付出帶來的是豐厚的回報。她所主持或負責完成的農業科研及示範推廣項目有十六項獲青海省科技成果證書;並且先後獲得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青海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地縣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她所引育的新品種中有九項獲得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合格證書。在國家、省級公開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9篇,主編專著1部、合著1部、培訓教材兩部。她的工作對推進全縣乃至全省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她本人先後被授予崗位明星、海東地區建功立業標兵、海東地區十大傑出青年、全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青海省十大傑出青年、全國"雙學雙比"優秀科技服務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蔡有華還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評為第十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候選人之一,成為了青海青年的優秀代表。
"洋芋媽媽"的故事說明
互助縣70%的耕地是山地,十年九旱,馬鈴薯就成了當地的優勢作物。然而互助縣的馬鈴薯種植業由於品種雜、品質差、種薯緊缺,致使產量低,銷路不暢,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正應了"穀賤傷農"這句老話。
面對這種現狀,蔡有華經過反覆調研論證,做出了一個改寫互助縣乃至青海省馬鈴薯生產歷史的決定:創辦民營股份制馬鈴薯種薯企業---青海省霍普蘭德(Hope land)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當時,同行和朋友們提醒她,搞馬鈴薯脫毒純粹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很難賺到錢。當然,作為農業專家,蔡有華不會看不到其中的風險和艱難,但她的回答擲地有聲:"如果僅僅為了自已賺錢,我們可以搞的東西很多。搞農業,尤其是搞推廣的,為農民着想,解決他們的困難是我們的天職。現在全縣全省那麼多山旱地缺種薯,我們不能坐視不管。"
說干就干。從此,蔡有華把自己的工作重點轉向了專用型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規模化、規範化的建設項目。炎炎夏日,她率領基地一班人積極引育高澱粉並且適合於炸薯片、炸薯條、鮮薯食用的馬鈴薯品種。積極研究探索、示範推廣優質高效生產栽培技術。就這樣,大西洋、夏波蒂等專用型馬鈴薯先後在土族之鄉安家落戶。互薯202、互薯3號等優質自育品種也相繼問世。
一到農閒時節,蔡有華走南闖北,先後到全國各地跑銷路、拓市場、簽訂單。嘗盡了酸甜苦辣,但倔強的她從未想到過放棄。她的執著與敬業,終於感動了一個個企業老闆,他們紛紛在蔡有華的訂單上簽了字,土族之鄉的馬鈴薯終於走上了高產優質的路子,在產業化道路上揚帆起航了。
經過幾年的打拚,互助縣已建成全省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繁育中心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專用型馬鈴薯生產供應基地。全縣馬鈴薯質量與產量不斷提升,種薯除供應本省外,每年還大量調往甘肅、寧夏、陝西、新疆、西藏、雲南等省區;專用型商品薯供應上海、福建、雲南、廣東、四川等省,有些品種還漂洋過海,擺上了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餐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讚譽。其間,蔡有華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對農民進行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服務,為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闢了新的途徑。
從此,土族之鄉的廣大農民不但結束了缺口糧的歷史,而且實現了豐年有餘。僅此一項,全縣馬鈴薯種植大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成為當前全省農業發展的新亮點。得到實惠的山區群眾也因此送給蔡有華"洋芋媽媽"的美譽[5]。
"油菜姑娘"的來由
每到夏天,看着漫山遍野盛開的金燦燦的油菜花,土鄉人就會自然而然想到蔡有華。
油菜是互助縣的主打作物,然而過去的歲月里,油菜品質不高、產量低而不穩一直是農科人揮之不去的困惑。面對這種狀況,蔡有華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在全省率先引進推廣青雜1號、青雜2號、青雜3號、墾油1號等優質品種,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一舉衝破了全縣油料生產品質不高、產量偏低的局面。
擁有自己的拳頭品種,確保每年為農民提供大量的優質雜交品種,這是蔡有華的一個夙願。幾經思量,她着手開展了極其辛苦而又漫長的雜交油菜育種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高產優質、高含油量的雜交油菜新品種"互豐010"經過6年的辛勤培育,在全縣人民的期待中,像新生兒一樣呱呱落地。育種成功後,蔡有華開始了更為艱難的制種工作。
蔡有華 | |
---|---|
青海省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蔡有華 |
雜交油菜制種對地塊要求極其嚴格,必須有天然的隔離條件。蔡有華選定了離單位80公里遠的北山加定鎮,從此就在崎嶇的山路上奔波。播種、去雜、割父、收購等每個關鍵性環節,蔡有華都親臨一線,帶頭操作。尤其去雜和割父本時正是酷暑季節,由于田間露水太大,要穿着雨衣雨褲雨鞋,在高過人頭的油菜中往來穿梭,一天下來累計要走幾十公里,汗如雨下,到了晚上常常胳膊和腿腫痛難耐,然而蔡有華和她的同事們硬是挺了過來,她們再一次收穫了成功的喜悅。
優質雜交油菜品種的引育、制種、示範、推廣,使互助縣的油料生產取得重大突破,成為青海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一個重大典範。
蔡有華因勢利導,於1999年8月創辦了青海第一家農業科技民營股份制企業-----互豐雜交油菜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公司+科研+基地+農戶+市場"的運行機制,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制種技術規範,並迅速擴大規模,建成了西北地區最大的雜交油菜制種基地。蔡有華再次用行動詮釋了一位科技工作者和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
得益於雜交油菜研發的成功,互助縣的油菜播種面積由1996年17萬畝猛增到2005年的36萬畝,淨增油料4299萬公斤,農民人均增加收入284元。同時,每年為全省和全國春油菜區提供優質雜交種100萬公斤以上。這對全國春油菜區實現高產化、優質化、雜交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互助縣的鄉親們給蔡有華又送上了又一個美稱-- "油菜姑娘"[6]。
由她主持完成的10多項農業科研、推廣項目,累計為全縣新增糧油產量9800萬公斤;她首先發起病蟲草鼠害測報和防治工作,累計挽回農作物產量損失近2.5億公斤;她每年組織建立近2萬畝的重點農業示範基地,這在全省範圍內起到了輻射和帶動作用;她還積極大膽地引進美國洋蔥、法國蠶豆以及荷蘭豆、白靈菇等特色作物,為培育地方特色農業經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有這些工作,為互助縣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土族之鄉從此走進了真正意義上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的嶄新時代。
這,就是蔡有華,心中充滿着對田野的眷戀,對未來的憧憬。作為科研帶頭人,她帶出了一支優秀的農業科技隊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的行動為時代增添了彩虹般絢麗的色彩……
參考來源
- ↑ 蔡有華同志事跡 ,農業部人事勞動司, 2009-09-27
- ↑ 蔡有華獲農業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農』模範人物」榮譽稱號 ,青海農牧業信息網, 2009-10-09
- ↑ 蔡有華同志事跡 ,農業部人事勞動司, 2009-09-27
- ↑ 蔡有華 ,360搜索
- ↑ 蔡有華:從「油菜姑娘」到「洋芋媽媽」 ,中國共青團網, 2009-09-28
- ↑ 寫在田野上的青春履歷-蔡有華 ,新聞中心, 200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