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蒺藜根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3978488&sid=4174447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蒺藜根 漢語拼音:Jí Lí Gēn |
蒺藜根,中藥名。為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根。主治牙齒外傷動搖。[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蒺藜根
拼音名:Jí Lí Gēn
英文名:Root of Puncturevine Caltrop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根。
採收和儲藏
秋季挖根,洗淨泥土,曬乾。
原形態
- 1.蒺藜 一年生草本。莖通常由基部分枝,平臥地面,具棱條,長可達1m左右;全株被絹絲狀柔毛。托葉披針形,形小而尖,長約3mm;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對生,一長一短;長葉長3-5cm;寬l.5-2cm,通常具6-8對小葉;短葉長1-2cm,具3-5對小葉;小葉對生,長圓形,長4-15mm,先端尖或鈍,表面無毛或僅沿中脈有絲狀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絲狀毛。花淡黃色,小型,整齊,單生於短葉的葉腋;花梗長4-10mm,有時達20mm;萼5,卵狀披針形,漸尖,長約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與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與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心皮。果實為離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個呈星狀排列的果瓣組成,每個果瓣具長短棘刺各1對,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狀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 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葉對生,長2.5-4.5cm,有小葉4-7對;小葉近無柄或具短柄,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近圓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葉對生,披針形或近鐮刀狀,長約6mm。花大,單生葉腋,直徑約3cm,花梗約與葉等長;萼片披針形,長約8mm,外面被長柔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0mm;子房被淡黃色硬毛,花柱粗壯,長約2mm,柱頭裂片小。分果片長8-12mm,有小瘤體和銳刺2-4條。花期5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 1.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
- 2.生于海濱砂灘或荒地上。
資源分布
- 1.分布於全國各地。
化學成分
含皂甙,皂甙元有薯蕷皂甙元(diosgenin,芰脫皂甙元(gitogenin),綠蓮皂甙元(chlorogenin),羅斯考皂甙元(ruscogenin)。根節含多種氨基酸,主要有穀氨酸(glutamic acid),穀氨酰胺(glutam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等。
性味
苦;平
歸經
肝經
功能主治
行氣破血。主牙齒外傷動搖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搽。
各家論述
《端竹堂經驗方》:治打動牙疼:蒺藜根為末,日日揩之。[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