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亦醉人何須酒(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亦醉人何須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茶亦醉人何須酒》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茶亦醉人何須酒

少小離家,幾度夢回故里。去年春上到重慶,後來回到貴州石阡的老家。離家數十載,舊貌改新顏,昔日的同窗夥伴,如今已是這個地區各行各業的弄潮兒。圍坐小斟,推杯換盞,可儘管烈烈的火酒燒的全身灼熱,卻不見「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之意境。此時,席間有人提議,飯後回到茶樓品茶何如?「我看是個好主意。」賓主間一拍即合,可成行的路上卻少了三五仁兄。理由簡單,喝茶沒有多大興趣。

縣城雖不見經傳,可這方水土養育着這裡勤勞善良的山裡人。「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對於流離他鄉的遊子,一句鄉音足以讓我熱淚盈眶,心起波瀾。對故鄉的愛,是「綠樹對根的情意」,是對生命的珍惜,是一個人最真誠熾熱的感情。泊車五老山下,此時身臨之處卻是始建於永樂十二年(公元1412年)的文廟。但見經歷了500多年滄桑的文廟,青磚綠瓦,古韻猶存。選其文廟大成殿入座,環顧四周,殿外為丹墀,墀左右為東西階,階下為泮池,池前左右有門題曰:「禮門」、「義路」。如此修身養性之佳境,居其鄉中,尚未涉足,且孤陋寡聞,頗覺有點赤顏。

文家玉君兄點了茶點。稍許,茶侍端來茶具,擺在茶台上。茶侍清一色的女娃,看着姑娘們嫻熟的沏茶技藝,不由使我想起:「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茗外風清移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墨蘭數枝宣德紙,香茗一枝成化窖。得與天下同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的詩句。其實,石阡的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據地方史志載:石阡產茶遠在設治之前。清代,石阡產茶每年不過萬斤,其品名主要由「一槍一旗」、「鴉嘴」、「毛尖」、「苔茶」、「谷花」等,均為上品。上世紀40年代,杜潮竹先生在《回鄉四十日記》中對茶的描述:「民國初年,石阡茶大量銷往湖南。在長沙一帶,石阡茶膾炙人口。其品種當在普洱、龍井之上,價格可觀,『槍茶』每斤銀元二元五角,『鴉嘴』每斤一元七角,『雨前毛尖』每斤八角,以上三種,均系石阡茶之最上者。」民國二十二年,石阡縣開設有「鴻項運號」大茶莊,每年新茶上市之期,大量收購綠茶,經篩選擇制後,分上、中品,以紙盒包裝,每盒半斤,標有石阡名茶的商號,遠銷湖南湖北四川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後期亞、非、拉美等茶商也求購石阡茶,由此,石阡茶名聲遠播。

茶侍用小茶盤捧上茶來,只見茶具十分考究:外形酷似《紅樓夢》中所提及茶具:「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上,裡邊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盅」。無奈室內光暗,不識其真面目。茶侍施過茶禮,退避屏風前站立。這時隨茶香飄過來一位茶先生。朋友告訴我,他是論茶道的。室內靜了下來。「你就說說飲茶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吧」朋友單刀直入,看得出他是這裡的常客。可茶先生還是按茶道「規矩」娓娓道來:石阡茶製作十分精細,採制期在春分前後,茶梢初露頭的一芽一葉製品「一槍一旗茶」,此茶為珍品,但產量極少;清明前後製品為「鴉嘴」;穀雨前採制名曰「毛尖」;穀雨後採制是「苔茶」。此幾種茶皆為上品。谷花季節製品為「谷花茶」,茶中帶有茶花蕾。諸位現在品的是石阡茶中的鴉嘴,茶級為極品。石阡綠茶的芽茶浸泡入沸水之中,漂浮而後漸沉,初時顏色淡黃色,繼而金黃色,濃香撲鼻。多次沖泡,其味其色不減。茶中含有單寧13.9%,茶素2.5%,水浸出物46%,茶多酚居全國綠茶之最,為33%。故茶有清神明目,解渴消炎,平食健胃,利消化之藥效……品其茶,味香、色美,飲後回味無窮,飲者無不讚美,盛名流傳四方,歷代稱佳,您跋涉之後喝一杯,能清心,疲勞頓消,感冒風寒引用此茶定能療治……

茶先生對飲茶如數家珍。朋友相視一笑,點頭稱奇,對茶飲的情趣和雅致倍增。我情不自禁,端起茶碗,深呷了一口,頓覺此茶清爽異常,津津汨汨,又香又甜,有說不出的好受。此種滋味兒,誰能說得清?書中載到:「這茶本是上乘佳品,水是山頂礦泉,又是用松木作柴,沙罐燉製,三合其美,所好無比。」此說中的,道出了要品一杯好茶,必須茶、水、火三合其美,缺一不可。然石阡這個被譽為泉都的佳境之地,爾等條件俱在,享得此口福那是自然。

由於茶能益思,所以詩人飲茶成習。盧仝在他的《走筆謝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對辛苦採制茶葉的勞動人民深情的同情外,其餘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一連飲了七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可吾等飲茶已過子時,正乘茶興,莫非要過天明?

金雞報曉,三三兩兩各自回寢。可我卻喜而不寐,喜從何來,方知茶也醉人何須酒。我深吸着故鄉富足的新鮮空氣,那種鮮純爽美的感覺,讓人心曠神怡。在這冷月清輝的夜裡,怎不令人神往。於是我們相約,再次相逢就是鳥語花香的春天。多一縷茶香,人生四季便多了許多色彩。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