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苹小捲葉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苹小捲葉蛾類屬:卷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6~8毫米。體黃褐色。前翅的前緣向後緣和外緣角有兩條濃褐色斜紋,其中一條自前緣向後緣達到翅中央部分時明顯加寬。前翅後緣肩角處,及前緣近頂角處各有一小的褐色紋。

卵:扁平橢圓形,淡黃色半透明,數十粒排成魚鱗狀卵塊

幼蟲:身體細長,頭較小呈淡黃色。小幼蟲黃綠色,大幼蟲翠綠色。蛹黃褐色,腹部背面每節有刺突兩排,下面一排小而密,尾端有8根鈎狀刺毛 發生規律 苹小捲葉蛾-年發生3-4代,遼寧、山東3代,黃河故道和陝西關中一帶可發生4代。以幼齡幼蟲在粗翹皮下、剪鋸口周緣裂縫中結白色薄繭越冬。第二年蘋果樹萌芽後出蟄,金冠品種盛花期為出蟄盛期,並吐絲纏結幼芽、嫩葉和花蕾為害,長大後則多卷葉為害,老熟幼蟲在卷葉中結繭化蛹。3代發生區,6月中旬越冬代成蟲羽化,7月下旬第一代羽化,9月上旬第二代羽化;4代發生區,越冬代為5月下旬、第一代為6月末至7月初、第二代在8月上旬、第三代在9月中羽化。 [1]

成蟲有趨光性和趨化性:成蟲夜間活動,對果醋和糖醋都有較強的趨性,設置性信息素誘捕器,均可用米直接臨測成蟲發生期的數量變化。

分布與危害

為害作物:蘋果,李子,桃等。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

人工釋放鬆毛蟲赤眼蜂:用糖醋、果醋或苹小捲葉蛾性信息素誘捕器以監測成蟲發生期數量消長。自誘捕器中出現越冬成蟲之日起,第四天開始釋放赤眼蜂防治,一般每隔6天放蜂一次,連續放4-5次,每公頃放蜂約150萬頭,卵塊寄生率可達85%左右,基本控制其為害。

用生物製劑防治苹小捲葉蛾:一代幼蟲初期,選用Bt乳劑2001號、蘇脲1號1 000倍液防治。

利用成蟲的趨化性,誘發成蟲。酒:醋:水(5:20:80)或發酵豆腐水等。

人工摘除蟲苞:從蘋果落花後,越冬代幼蟲開始卷葉為害,人工摘除蟲苞至越冬代成蟲出現時結束。

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利用趨光性裝置黑光燈誘殺成蟲可以作為測報成蟲發生期其數量消長的手段。

③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