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石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苦石蓮,中藥名。又稱為貓爪簕、南蛇簕、老鴉枕頭等。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種子。該植物的根(南蛇竻根)、苗(南蛇竻苗)亦供藥用性苦寒,有散瘀,止痛,清熱,去濕的功效。[1]
圖庫
入藥部位
豆科植物南蛇簕的種子。[2]
性味
味苦,性寒。[3]
歸經
歸心、脾、腎經。
功效
1、根、莖、葉:清熱解暑,消腫,止痛,止癢。
2、種仁:清熱利濕。
主治
1、根、莖、葉:適用於感冒發熱,風濕痹痛,外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2、種仁:用於急性腹瀉,痢疾,膀胱炎。
用法用量
根、莖、葉、種仁:9~15g;
莖、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炮製方法
8~9月份采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乾。
生理特性
有刺藤本,全株被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5~9月。8~9月份采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乾。乾燥種子橢圓形或長圓形,兩端鈍圓,長約1.2~2.2厘米,直徑約0.7~1.2厘米,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細密的環狀橫紋或橫裂紋,基部有珠柄殘基,旁有小圓形的合點。質堅硬,不易破開。 常生于山溝中空曠的溪旁、路邊或灌木叢中。
產地
分布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藥材主產雲南、廣西。此外,廣東、四川、江西、福建等地亦產。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止痛,捶爛敷之。」
2.《廣西野生資源植物》:「治癍痧症。」
3.《南寧市藥物志》:「治瘡瘍,尿血。」
4.《廣西中藥志》:「治噤口痢,夢遺,淋濁等證。民間用治流行性感冒。」
5.《四川中藥志》:「開胃進食,清心除煩,除濕去熱。治噦逆不止。」
6.《廣東中藥》:「治夾色傷寒;煎水洗頭癩。」
中醫醫理
內經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明白告訴我們要合乎道,要預防疾病,必須從身心調適著手。為醫者身體力行,則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本草綱目 電子書 [1] 生藥處方集查詢 高雄醫學大學中醫部 [2] 黃帝內經 電子書 [3]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為精進中藥品質,於105年度發布「中藥材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限量基準」和「中藥材含重金屬限量基準」,公告修正「應施輸入查驗中藥材之相關查驗規定」,增加中藥材邊境查驗。亦辦理多項教育訓練,以及農藥殘留、重金屬、黃麴毒素、HPLC及微生物等檢驗初階及進階課程,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4]]
衛生福利部中藥司 許可證查詢 連結網址 [5] SGS 中草藥異常物質 檢測服務 連結網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