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浣溪沙(選三首)(麻葉層層苘葉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浣溪沙(選三首)(麻葉層層苘葉光)》元豐元年(1078),詩人任徐州太守時曾因春旱至石潭祈雨,降雨後復去石潭謝雨,作《浣溪沙》五首,這裡選三首。蘇軾選取農村生活系列真實而有特色的場面,生動地反映出春旱逢雨後農家的喜悅心情,寫得清新、質樸,饒有風味。 [1]
原文
其三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
隔籬嬌語絡絲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飢腸。
問言豆葉幾時黃?
其四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3]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其五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釋
苘:俗稱青麻。
捋青搗麨:摘下清嫩的麥子,炒熟後搗成粉片狀食品。
牛衣:蓑衣之類的衣物。
莎:草,生長於原野沙地。
耦:古代指二人並肩而耕。
譯文
其三
麻葉層層新翠,苘葉泛着陽光。是誰家,煮新繭,滿村香?隔籬細語又是誰——農家繅絲姑娘。白髮老翁拄藜杖,醉眼裡一片繁忙——捋青麥,做乾糧,充飢腸。我問老人新年景,秋來豆葉幾時黃?
其四
村行一路落棗花,簌簌灑在我衣巾上。從村頭,到村尾,繅車響。披着蓑衣傍古柳,誰賣黃瓜在路旁?酒未醒,路還長,何處蔭涼睡一場?口焦渴,日高掛,哪有茶?路邊輕輕敲門,試問鄉野人家。
其五
莎草細軟雨洗後,景色新,綠茵茵。輕沙路,好走馬,不揚塵。何時抽身官場,也來這兒耕耘?日暖桑麻長勢好,陽光如潑處處新,風吹送,蒿艾香,氣如薰,我本打從鄉野來,原來也是農家人。
解析
三首詞中,麻葉、棗花,古柳、黃瓜,滿村的繅車響,滿村的煮蠶香,繅絲女的隔籬細語,杖藜(拐杖)老農的企望,蘇軾以太守身份尋訪農家垂詢田叟,親切如話家常的鏡頭,以及日高人渴、敲門討茶的情景,都寫得有聲、有色、有味、有情,既是景色明麗的鄉村風物圖,又表現了蘇軾良吏的心腸和歸耕的願望。「何時收拾耦耕身」句是說,什麼時候恢復我的農夫身份,表達了蘇軾歸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