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軾

沁園春(孤館燈青)》這首詞蘇軾寫於熙寧七年(1074)十月。當時蘇軾自杭州通判調知密州(現所在山東諸縣),寫於赴任途中。上片是一幅霜曉行旅圖:孤舍青燈,野店雞鳴,月淡霜濃,讓人想起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孤寂與落寞。仔細揣摩又不難發現冷中的熱,霜晨獨行中的「微吟」,馬上「無語」中頭腦里「往事千端」的思潮湧動,又分明流露出詩人不甘於「似此區區長鮮歡」的積極用世的心向,引發了下片「致君堯舜」的宏大抱負,以及待時而沽、「行藏在我」的自信與自豪。當時蘇軾兄弟一到京城,就受到歐陽修的賞識,後來又受到仁宗、神宗的欣賞:「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後因政見不合,不被重用,未能施展政治抱負。[1]

原文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搞錦,朝露團團。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

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斗樽前。

注釋

搞錦:像展開五彩的錦緞。

致君堯舜: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此處追述當年兩兄弟的理想和抱負。

行藏:《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東坡的自信與自豪並沒有到狂妄與自負的程度。

譯文

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孤零零旅舍燈光青冷,厭聽這荒野雞鳴,收拾起旅枕殘夢。曉月漸漸淡去了白絹似的皎潔,微亮的晨霜一片晶瑩;山上雲白如展開的錦緞,朝露點點與晨光輝映。人世間的行程沒個盡頭,有限的是這勞頓的人生。似這般無足稱道的平庸,難得有歡愉的心境。我這裡獨自低吟罷,征鞍上,悄無聲,許多往事涌心中……當年我們風華正茂,同時客居在汴京,姑且杯中尋醉慰平生。

解析

詩言志。這首詞寫景、抒懷、寄情、言志,是蘇軾以前文人詞作中罕見的題材與風格,是蘇軾革新詞風的新作。

然而詞思流轉中又明顯表達了熱中的冷、進取中的退守。「袖手何妨閒處看」「但優遊卒歲,且斗樽前」,實為蘇軾內心深處的困惑與矛盾的寫照。蘇軾用自己的筆毫不掩飾地寫出了一個真實、透明、本真可愛的蘇軾。當然,儒家積極用世的人生觀是他人生信念的基石,是從未動搖過的。即使在他幾年後橫遭牢獄之災生死未卜的關頭,依然懷着「聖主如天萬物春」的信條不變。同是《沁園春》這個詞牌,八百多年後有個華夏英才面對華夏河山吟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雷霆般的聲音,何等的執着、博大而朗健!人是歷史和文化的產物,信非虛言。我們在評議前人的詩文與其思想感情的時候,也不該忘記這一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