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述吉冬日牡丹》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和述吉冬日牡丹》這一組詩蘇軾寫於熙寧六年(1073)冬,此所錄者為其一。牡丹花一般在初夏時開放,現在提前到冬天開放,這是自然界的一種個別現象,這成了蘇軾作詩的好題材。就詩論詩,這是一首好詩。作者責備造物主,因為他自己把造化的規矩打亂了,造物主應該無言以對,讓人讀來感到清新不俗。從內涵看,這首詩卻首先是一首政治譏諷詩。據《烏台詩案》:「熙寧六年任杭州通判時,知州系知制誥陳襄,字述古。是年冬十月內,一僧寺開牡丹數朵,陳襄作詩四絕,軾當(嘗)和雲……這首詩譏諷當時執政大臣,以比化工,但欲出新意擘畫,令小民不得暫閒也。」譏諷是這組詩的共同基調。如此組詩其二就說:「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1]
原文
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閒花得少休。
注釋
妖紅:妖,特別的紅,非同尋常的紅。
化工:自然的創造力。
呈:表現。
譯文
由於牡丹特別紅、特別鮮亮,到了春天,白色的雪霜交相掩映。雪霜感到羞愧,因為其白不能與之相稱。各種花開都有一定的季節,現在牡丹提前開放,弄得其他各種花不得閒暇,也不得不跟隨牡丹之後,想提前開放。
解析
清代評論家紀曉嵐評這首詩與其二「二首寓刺卻不甚露,好在比而不賦」。所謂賦,就是鋪陳、敘事。此首隻是就花說花,就牡丹說牡丹,沒有寫新法正在施行的事。有譏諷之意,但是含蓄,我國傳統詩詞的詩教很注重這一點。紀氏的評論十分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