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艾實(中藥材)
艾實,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果實。分布廣,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遍及全國。果實入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明目,壯陽,助水藏,利腰、膝及暖子宮之功效。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艾實
分布區域:分布廣,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遍及全國
別稱:艾子
門:被子植物門
種:艾
採收時間:9~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
界:植物界
科:菊科
用量:1.5-4.5g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屬:菊科
藥理介紹
《中華本草》:艾實
出處
出自《藥性論》。
各種名稱
中文名:艾實
拼音名:ài Shí
英文名:Fruit of Argy Wormwoo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別名:艾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
入藥部位
果實。
採收和儲藏
9-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
原形態
櫟葉亞菊 半灌木,高60-150cm。老枝灰黑色,上部花序分枝、花梗均生白色狀絹毛。葉互生;葉有短柄,柄基部無葉耳;中部葉長橢圓形、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稀為寬線形,長5-8cm,寬2-4cm,邊緣有粗齒或缺刻狀淺裂或深裂,裂片3-4對,中上部葉不裂,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達10cm,上部葉漸小,葉質堅硬,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白色,密被絹毛。頭狀花序多數,在枝頂呈傘房花序,花枝及花梗粗壯;總苞鐘形,總苞片4層,外層卵狀披針形,中內層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外層稀生絹毛,邊緣膜質;雌花11個,邊生,花冠細管狀,4齒裂,一齒較大;兩性花管狀,長3mm,全部花冠黃色,外面有腺點。瘦果長1.5mm。花、果期8-10月。[1]
分布區域
分布廣,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遍及全國。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蒙古、朝鮮、蘇聯(遠東地區)也有。
性味
味苦;辛;性溫[2]
功能主治
溫腎壯陽。主腎虛腰酸;陽虛內寒[3]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5-4.5g。或為丸。[4]
相關配伍
治一切冷氣:艾實與乾薑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孟詵方》)[5]
各家論述
- 《藥性論》:主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