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溫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舒適溫度是中國生態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舒適溫度,是指某一環境在給定人體活動量、衣着熱阻值及環境溫度的條件下滿足舒適要求的當量溫度。舒適溫度是人體感覺最舒適,人體表面熱負荷為零時根據范格熱方程計算出氣流精緻的均勻空間溫度。
舒適溫度值也可在設定人體活動量、衣着與環境蒸汽分壓力後用熱舒適儀直接顯示。
人體不同部位的舒適溫度並不一致,一般可以根據皮膚表面溫度或者環境溫度來確定。影響舒適溫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的性別、年齡和衣着厚度,活動情況,環境條件以及地域特點等。
影響人體舒適溫度的因素包括:
(1)性別和年齡。女性的舒適溫度一般比男性高0.55℃左右, 40歲以上的人較青年人高0.55℃左右,老年人則更高。
(2)衣着情況。一般情況下衣着較厚時對環境舒適溫度的要求較低。
(3)活動情況。劇烈活動時要求的舒適溫度較低,腦力勞動時與休息時接近。
(4)環境條件。包括空氣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環境輻射強度和大氣壓,主要通過與人體熱量交換關係影響舒適溫度。
(5)地域。不同地區的人對舒適溫度的要求不同。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