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臘前月季 楊萬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臘前月季
圖片來自搜狐網

臘前月季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寫月季花的季節特徵;頷聯重點描繪了月季花開放時的形態和色澤;頸聯以桃李作比,透露出月季花的別有香味,以雪梅作比,又襯托着月季花的盎然英姿;尾聯寫詩人的獨特感受,表露了他臘月前見月季的欣喜之情。全詩語言生動、新鮮活潑;且結構謹嚴、層層描繪,既有對月季花的精勾細摹,又有感情抒發,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原文

楊萬里〔宋代〕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

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譯文

只以為花開後紅艷不了幾天,但是月季花每天都是春風滿面,嬌艷欲滴。

初綻的蓓蕾就像一枝胭脂色的毛筆,翡翠般的細茸包裹着綻放的花朵。

月季之芳香非但桃李所能媲美,更是同臘梅在雪中鬥豔。

欣喜地折下它來,作春花觀賞,忘卻了今晨還是隆冬臘月。

賞析

  此詩首聯寫月季花的季節特徵;頷聯重點描繪了月季花開放時的形態和色澤;頸聯以桃李作比,透露出月季花的別有香味,以雪梅作比,又襯托着月季花的盎然英姿;尾聯寫詩人的獨特感受,表露了詩人臘月前見月季的欣喜之情。全詩語言生動,新鮮活潑,且結構謹嚴,層層描繪,既有對月季花的精勾細摹,又有詩人的感情抒發,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有較好的藝術效果。

  此詩的標題是詠臘前月季,時候已是冬天,所以楊萬里在詩里緊緊地抓住這兩點來寫。

  首聯「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很自然地入詩點題。第二句破題承起句「花無十日紅」,本世人之常見,詩人加上「只道」二字,否定了世俗之見,出了新意,讀來倍感新鮮。「無日不春風」是綱領,統領全詩詩人以滿腔的熱情,歌頌月季充滿了青春的活力,生機勃勃,奮發有為。這二句概寫,一句說百花,「花無十日紅」,二句說月季,「無日不春風」。雖不是對月季的具體描繪,有些抽象,但並不難理解,且總領兩句,已見月季特色。

  頷聯具體描繪。

  「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寫月季花花蕾初綻的喜人情態。這句又同上句「無日不春風」相應。用胭脂筆」摹其含苞待放時的神情意志,一「剝」字表現月季綻開時頃刻間的動作,化靜態的物象為動態美,又以「破」、「包」兩詞,狀描花萼托蕊,傲然而開。見出詩人觀察之細緻,描寫之逼真,堪稱獨步。

  頸聯寫月季的濃香、風姿。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超」字與「斗」字仍是承首聯中的「春」字,進一步刻畫了月季的雪壓霜欺花更艷的高尚氣質。詩人在這裡特別讚美了月季傲霜鬥雪的可貴品格。不僅寫了月季的香,而且寫了月季的風姿。

  尾聯是寫詩人的獨特感受。

  「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頭句急轉,提出新題,尾句作答即合,點明題旨,回應開頭綜觀四時,月季「無日不春風」,即使在隆冬臘月,仍與梅花盛開雪圃「喜作」與「忘卻」兩詞用得極妙,增添了詩句的活潑性,幽默性,詼諧性。

  這首《臘前月季》,傳為佳作。詩人為月季四季展濃艷,一年播芬芳,為人們生活增添樂趣的可貴品德所感,懷着深深的敬意,平平寫來。對月季的愛悅,全部蘊含在渾融的詩歌意境中。玩索有味,體味有情。語言淺顯,造境極佳,把月季寫得神韻俱優。

創作背景

  楊萬里少時學詩於江西派,後跳出其圈子,盡毀初創之詩,別開生面,創立了「誠齋體」。採取「生擒活捉」法,從自然風貌和社會生活中,捕捉稍縱即逝的詩的形象和靈感,並用「活法」創作,敏捷地反映到字裡行間,這首《臘前月季》就是一例,為詩人冬日詠月季而作。

簡析

  《臘前月季》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寫月季花的季節特徵;頷聯重點描繪了月季花開放時的形態和色澤;頸聯以桃李作比,透露出月季花的別有香味,以雪梅作比,又襯托着月季花的盎然英姿;尾聯寫詩人的獨特感受,表露了他臘月前見月季的欣喜之情。全詩語言生動、新鮮活潑;且結構謹嚴、層層描繪,既有對月季花的精勾細摹,又有感情抒發,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