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脈紅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脈紅螺


脈紅螺,俗稱「海螺」
原圖鏈接

脈紅螺,俗稱「海螺」,在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均有分布,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海洋捕撈對象,魚汛期在3~11月,遼寧的丹東使用扒拉網捕撈,旅大多用下網給誘餌的「釣螺」方法捕撈。養殖對象,主要養殖方法有吊籠養殖和蝦池混養兩種。貝殼略近梨形,高100~140毫米。螺旋部小,體螺層膨大。殼面密生低而均勻的螺肋,向外突出形成肩骨。殼面黃褐色,有棕色點線花紋,殼口桔紅色。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脈紅螺

拉丁學名: Rapana venosa (Valenciennes,

別 稱: 角泊螺,紅螺、海螺、菠螺、假獵螺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綱: 腹足綱

亞 綱: 前鰓亞綱

目: Stenoglossa:狹舌目

科: Muricidae:骨螺科

屬: 紅螺屬

紅螺、海螺、菠螺
原圖鏈接

種: 脈紅螺

分布區域: 黃海和渤海海區

異 名: Rapana thomasiana,Crosse

形態特徵

在我國青島約5-8月產卵,卵囊似菊花瓣漁民稱海菊花

貝殼大,略呈四方形,殼質堅厚,殼高104毫米,寬78毫米。螺層約6層,縫合線較淺。螺旋部稍高起,其高度約占殼高的1/5—1/4。體螺層中部寬大,基部收窄。殼面密生較低的螺肋,粗細略均勻。在各螺層的中部和體螺層的上部有一條螺肋突然向外突出形成肩角,肩角將螺層分為上下兩部,上下兩部相交近於90°角,其上部有時有褶皺。在肩角上具有角狀突起。在體螺層的下部還有3條略粗的肋,有的具較弱的結節突起。殼色黃褐,具棕色或紫棕色斑點。殼口較大,內面杏紅色。外唇邊緣隨着殼面的粗肋形成稜角,內緣具多數褶襞;內唇弧形,上部薄,下部厚,向外伸展與繃帶共同形成假臍。厴角質,核位於外側。[1]

生態習性

幼貝生活在低潮線附近岩石間,成貝多生活在低潮線以下的 數米深的海底,有時鑽入泥沙內生活。5—8月產卵。卵子包於革質鞘 內,鞘狹長,很多個相連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體上。肉食性。[2]

脈紅螺角泊螺
原圖鏈接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與南海,日本沿海和朝鮮半島 沿海。在我國青島、大連和大東溝等地產量較大。

養殖方法

一是吊籠養殖,即把幼螺放在網籠里(網籠直徑30厘米,分8層,層高15厘米),每籠放幼螺60粒左右,然後吊在浮筏上養殖,籠間距80厘米;以貽貝為餌料,每4~7天投餌1次,每次每層籠投放5厘米厚的貽貝。山東煙臺市芝罘區採用筏式籠養的方法養殖該螺,1991年9月投入平均殼高2.1厘米(體重9.8克)的幼螺,管養至翌年12月,平均殼高達7.3厘米(體重83.1克),每667米2水面產量達1789千克。

二是蝦池混養,即把幼螺放入蝦池中與對蝦一起養殖,以蝦類的殘留飼餌、死蝦和池底自然生長的貝類等作為該螺的飼料。採用蝦螺混養的方法養殖該螺,春季投入殼高2~3厘米的幼螺,到當年年底,殼高可長至7~8厘米。

混養

一、混養條件

1.混養場地:日照市承泰水產有限公司工廠化育苗養殖基地,氈毯保溫車間,幾乎無光線,磚混水泥切角方池,鍋底狀底,規格5米×5.6米,高70厘米,共26個池子,充自然氧,人工光源

2.水源:沙濾原海水,無其他污染,符合國家養殖用水標準,水質良好,暫養期水溫保持在5~26℃,鹽度22~35。

每年9-10月份在日照市沿海收購,主要來自漁船,小部分為潛水員下海,規格100~500克,脈紅螺完整無損,活力強。

放養量

放養量根據管理條件、換水量等確定,混養前期採用流水方式,可以靜水暫養。放養量為5~10千克/米2 ,最大不能超過10千克/米2 。

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混養池中間濾鼓:直徑10毫米孔,外站管溢水,每 2~3 米。設散氣石 1 個。採用流水暫養方式,每天流水達到3~5個量程,定時檢測鹽度、溫度、溶解氧。每隔10~15天倒池一次,倒完池用高錳酸鉀將池子徹底消毒。

2.投餌: 餌料種類主要是貽貝,日照地區貽貝資源豐富,年產貽貝20餘萬噸,價格低廉且營養豐富,是脈紅螺適口餌料。

貽貝投餵前先用高錳酸鉀浸泡15分鐘,徹底消毒殺菌,後用清潔海水清洗乾淨。每天按照脈紅螺重量3%~5%一次性投餌。投餌後隨時觀察攝食情況,及時補充新餌料。攝食完後及時清理殘餌,以防敗壞水質。並根據殘餌量確定第二天投餵量。水溫低於15℃停止投餵。

3.病害防治:堅持「無病先防、有病早治」原則。暫養期間定時監測水體鹽度、溫度、溶解氧,每天仔細觀察脈紅螺攝食情況、在暫養池中的分布情況以及餌料的鮮活。發現攝食較差,需立即倒池,採取聚維酮碘藥 浴等措施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脈紅螺暫養就是池塘養殖,因脈紅螺對生長環境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養殖時要管理水質,而且必須用符合符合國家養殖用水標準的水進行餵養,以上是詳細的脈紅螺暫養技術,各位趕緊了解一下吧。[3]

苗種人工培育

由中科院海洋所張濤研究員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養殖新對象健康苗種擴繁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子課題「脈紅螺的擴繁關鍵技術」順利通過現場驗收。

課題組經過3年的技術攻關,解決了親螺性腺促熟、幼蟲高效穩定培育、高效采苗和苗種規模化高效中間培育等關鍵技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脈紅螺規模化高效苗種繁育技術,初步實現了脈紅螺苗種規模化高效培養和產業化。科研人員自主開發了2種采苗設施及方法,解決了幼蟲變態過程中的食性轉換難題,突破了采苗技術難關,使幼蟲變態率達到60%以上,苗種中間培育成活率達到90%以上,平均出苗量達到2.1萬粒/m3水體,變態後30天苗種平均殼5.0mm(最大10.1mm),突破了脈紅螺苗種繁育的關鍵技術瓶頸,為脈紅螺苗種培育產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早期發育

卵囊在25℃時孵化時間為16 d,經過卵裂期、囊胚期、原腸胚期、膜內擔輪幼蟲期,最後發育為膜內面盤幼蟲,破膜而出開始浮游幼體發育階段。脈紅螺浮游幼體期按螺層、面盤形態、幼體殼型和器官可分為5個時期,分別為1螺層期;2螺層期(初期、中期、後期);3螺層期初期;3螺層中後期;4螺層期(初期、中期、後期)。其中在2螺層後期幼體的生長速度最快,殼高平均每天增加44.45μm,3螺層初期幼體的生長速度最慢,殼高平均每天增加19.51μm。脈紅螺附着變態的時期是4螺層中期和後期,殼高1 250~1 500μm,附着變態的標誌是浮游幼體殼口邊緣明顯加厚並向殼口外側翻轉,殼口中央突起部消失,面盤退化,足部發達並能自由伸縮。


相關視頻

這是我見過最大的海螺,裡面的肉比拳頭還大

充滿儀式感的火焰海螺,肉質勁道又入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