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統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能源統計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能源統計是運用綜合能源系統經濟指標體系和特有的計量形式,採用科學統計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開發、生產、加工、轉換、輸送、存儲、流轉、使用等各個環節運動過程、內部規律性和能源系統流程的平衡狀況等數量關係的一門統計。
能源統計的對象與作用
能源統計的研究對象是由能源統計實踐所決定的,包括研究經濟系統運動的全過程以及相互聯繫的數量表現及其關係,揭示能源內部運動規律;研究能源利用狀況,挖掘節能潛力,促使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研究能源綜合平衡狀況及其規律,反映能源資源的形成及能源使用方向,揭示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能源系統數量關係的方法論。
根據能源經濟活動系統的全過程,能源統計分為三級,第一級為一次能源生產到投入加工轉換;第二級為加工轉換到交付最終用戶使用;第三級為能源在最終使用部門的使用情況。
能源統計的總體功能是提供信息、諮詢和監督,基本任務是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整個能源系統流程的統計資料,如實反映能源經濟的發展水平、能源經濟效益、能源綜合平衡狀況等發展變化情況,為宏觀決策和管理,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供統計信息及依據。
能源統計的主要內容
能源統計包括能源資源統計,能源生產統計,能源加工、轉換統計,能源運輸(輸送)統計,能源流轉統計,能源庫存量統計,能源消費統計,能源綜合平衡統計,能源經濟效益統計及能源節約統計。
1.能源資源統計。能源資源指已探明的和已投入經濟周轉的自然能源資源,這些資源在經濟上有開採價值,或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含有經濟價值,它屬於自然資源統計範疇,分為礦物能源資源和非礦物能源資源。能源資源統計是對現有能源資源的品位、儲量和開發利用情況,以及資源對需求的保證程度所進行的統計,它可為制訂能源方針政策,編制能源開發規劃提供基礎數據。目前我國能源資源統計主要對水力、煤、石油、天然氣和核資源進行統計。
2.能源生產統計。能源生產量指按能源的成因分為一次能源產量和二次能源產量。一次能源生產量,是指生產一次能源的企業(單位)在報告期內將自然界現存的能源資源經過開採而產出的合格產品,如原煤、原油、天然氣、水能、太陽能、風能、核能等。二次能源產量是指報告期內將一次能源經過各種加工轉換設備所產出的另外一種形式的各種合格能源產品。如火電、熱力、洗煤、焦炭、各種石油製品、焦爐煤氣等。能源生產量統計是反映能源生產規模、構成、生產成果和發展速度的主要指標,為編制能源生產計劃、檢查能源生產計劃完成情況,分析能源合理構成,研究能源合理開發利用提供重要依據。
3.能源加工、轉換統計。能源加工、轉換是能源系統流程中的中間環節,也是能源消費的一種形式。能源加工、轉換是指為了特定的用途,將一種能源經過一定的工藝,加工或轉換成另外一種能源產品,分為火力發電、供熱、原煤洗選、煉焦、煉油、制氣、天然氣液化、加工煤製品八種類型。能源加工、轉換統計的主要作用是反映能源加工、轉換過程中能源的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定量關係;分析能源加工轉換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為挖掘節能潛力,提高經濟效益,並為編制能源平衡表提供資料。能源的加工與轉換,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能源加工是能源物理形態的變化,這些方法在加工前後能源均未發生質的變化。能源轉換是能量以及物質化學形態的變化,轉換前、後物質具有不同的化學結構和性能。
4.能源運輸(輸送)統計。能源運輸(輸送)是能源從生產領域運到消費領域,是能源流程中重要的環節。它將能源流程中各個環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起着橋樑和紐帶的作用。能源運輸(輸送)在交通運輸中占有很大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運輸主要靠鐵路、水路、公路、管道四種方式實現。
5.能源流轉統計。能源流轉是指能源生產企業和從事能源銷售的批發零售貿易業,把煤炭、石油、天然氣、煤氣、電力、熱力等能源產品作為商品,從生產領域轉送到消費領域的轉移過程。能源流轉統計是通過購進量、銷售量、庫存量等以實物和價值量指標反映能源離開生產領域後,在流通領域中的運動過程;能源銷售和供應的規模、構成等變化情況;能源供求之間、產銷之間的經濟聯繫等。對編制計劃、加強能源流通領域的經濟管理、綜合分析市場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提供依據。
6.能源庫存量統計。能源庫存量是個靜態指標,它反映在報告期內某個時點,企業、行業、地區或全國所實際擁有的待用的儲備量。能源庫存量統計,是對一定時點各種能源庫存量及其構成情況的統計。從宏觀來說是反映能源國情國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對研究能源庫存構成,合理調劑和充分利用現有能源資源,保證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改善能源供應,調劑市場供需,加速能源周轉等方面有着重要意義。
7.能源消費統計。能源消費是能源流程的終點。能源消費的數量、質量、構成變化等是衡量現代化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能源消費統計主要是反映能源消費的數量、質量和構成情況,它屬於反映國情國力的重要指標。能源消費與能源資源、能源生產、能源流轉、能源運輸、能源儲備之間都有一定的相關關係。與社會經濟發展也密不可分。因此,能源消費統計不但在能源統計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社會經濟統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8.能源綜合平衡統計。能源綜合平衡統計是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全面系統地反映一定時期內能源的資源開發、加工轉換、輸送、分配、儲備、使用的整個能源系統流程的全貌和能源系統內各運行環節的特徵,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繫和能源經濟運行中所形成的總量、速度、比例、效益之間的制約和平衡狀況。從微觀到宏觀,從單項到綜合,從局部到整體,從個別能源流轉環節到全部能源系統流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能源平衡體系。
9.能源經濟效益統計。能源經濟效益是指投入能源與產出的經濟效果的比較。能源經濟效益體現在能源系統流程的始終,它涉及生產領域,也涉及到消費領域和流通領域,它存在於任何經濟形態之中,可以從多方面、多層次了解能源系統流程各個領域中的投入與產出情況,能源合理有效利用程度。能源經濟效益指標按其反映的範圍可分為宏觀經濟效益指標和微觀經濟效益指標。前者是反映全社會效益和整個國民經濟效益的指標;後者是反映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的經濟效益狀況的指標。介於兩者之間的為中觀經濟效益,如反映各個地區、各個行業的經濟效益指標。
10.能源節約統計。節能是指在能源流程各個環節,不斷採用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在滿足相等需要或達到相同目的的條件下所節約和少用的能源。節能可分為直接節能和間接節能。直接節能包括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它是指能源系統流程各環節中,由於加強企業經濟管理和節能科學管理,減少跑、冒、滴、漏;改革低效率的生產工藝,採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和綜合利用等方法,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工作量)的能源消費量所實現的節能。間接節能又稱結構節能,是指通過合理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節約使用各種物資等途徑而達到的節約效果。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