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纏距就是槍管中的膛線旋轉一周所前進的距離,[1][2]纏距越小,彈頭的轉速就越高,彈頭的穩定性就越好,當然了,如果纏距過大,會使彈頭產生不穩定的情況,就是彈頭在擊中目標前就喪失穩定狀態。
目錄
相關簡介
美國在越南戰場上使用了M16步槍和M193槍彈,而M16採用了弱穩定技術,子彈質輕而速度快(初速約為990 m/s,而7.62 mm制式槍彈約為760 m/s),纏距的設計長度只能保證子彈在有效射程內飛行的穩定狀態,一旦子彈撞擊物體,彈頭就會失去穩定,造成翻滾,變形,子彈留在目標體內而不穿出,就可以把彈頭的所有能量傳給目標,造成最大的殺傷.
計算方法
L = d π / tgα
L——纏距
d——口徑
π——圓周率
α——纏角
膛線介紹
膛線可說是槍管的靈魂, 膛線的作法在於賦予彈頭旋轉的能力, 使彈頭在出膛之後,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雖然在15世紀就有使用膛線的紀錄, 但是由於製造工藝的困難, 要到18世紀才得以普及.槍管中下凹的部份稱為陰線, 凸起的部份稱為陽線. 一般而言, 槍械的口徑應是從來複線的陽線到陽線的距離, 但是例外太多, 已成不了一個原則. 比如說.38和.357是一樣的口徑, 只是一個量的是陽線到陽線的距離, 一個量的是陰線到陰線的距離. 當然, 兩者的彈頭長度有所不同, 但光以口徑而言是一樣的.
膛線的數目, 沒有一個標準, 從春田兵工廠的1903A3的2條到Marlin所謂的Micro Groove的22條.陰線的深度在現代的槍管中, 大部份是在0.004到0.006寸之間. 但是陰線和陽線的形狀, 又是一個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的情況. .丹麥的Rasmussen和英國的Metford(William E. Metford), 這種圓形的陰線據說可以減少槍管的殘留物, 日本的99式步槍就是使用這種陰線. Mannlicher是奧地利的兵工廠, 這種陰線上寬下窄, 據說彈頭比較容易旋轉, 因此出槍口的初速會比較高而可以及遠. 另外常聽到的有Ballard膛線, 它是一種黑火藥時期有名的長射程步槍, 這種膛線採用寬淺的陰線, 和現代Marlin 的Micro Groove類似.來複線旋轉的程度, 稱為纏距. 如果須要愈長的距離來完成360度的旋轉, 稱為慢. 較短者稱為快. 例如說在12寸之內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內完成一圈的慢. 纏距的差別主要在於是否能使彈頭穩定, 不穩定的彈頭除了沿着目標線旋轉, 還會翻跟斗, 產生靶紙上產生Keyhole的現象.
槍管的長度對射擊的初速, 有很大的影響. 在一定的長度內, 越長越好, 這是人類很早就發現的事實.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各國使用的步槍槍管長達30寸以上, 因為當時的戰術想法是想要步槍兵能及遠. 但是在一定的長度之後, 其所能取得的效益有限, 只是徒然增加重量, 而且使用不便. 因此後來標準的步兵武器槍管長度, 大多減少到20寸到24寸之間. 近來有人開始使用合成材質如碳纖維等, 包裹鋼管, 一來由於彈頭仍需在高速和高壓的情況下通過槍管, 因此內部仍以各式各樣的鋼材最為理想, 但是外部使用合成材質可以增加散熱性, 減輕槍管的重量, 這樣的槍管十分稀少昂貴, 而且直徑遠大於普通槍管. 相信將來的發展應是朝此方向, 以內外物理性質相異的材料, 經由加工合成.槍管的要求不只是堅硬, 抗壓和高溫. 另一個必備的特性是軔性, 也就是說槍管還要具有一定的彈性. 否則太硬會造成金屬太脆的結果. 有一些早期生產的M1903A1, 其槍管即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持續射擊, 有造成炸毀槍管的結果. 巴西的槍廠金牛座(Taurus), 在1998年開始, 推出了一系列以鈦(Titanium)為材質的左輪槍, 號稱又輕又耐久, 幾乎不可能生鏽, 但是它的槍管部份, 還是須要用鋼材, 因為鈦金屬雖然堅硬, 卻仍然無法滿足作槍管所須的各項條件.
來複線的纏度計算:
5.56mm為例:
度數= arctan(Pi*直徑/纏距) 直徑和纏距都以英寸為單位
5.72=arctan(3.1415*0.223/7)
以纏距1:7而言, 纏度為5.72度。
最佳纏距的決定: 1920年代就發現的一條公式可以決定最佳的纏距, 稱為Greenhill公式(Alfred G. Greenhill, 1847-1927),在彈頭初速為1500fps到2800fps間時:
纏距=150*(彈頭直徑)* (彈頭直徑)/ (彈頭長度)
以147 grain, 1.125寸彈頭的軍用子彈為例:
12.649=150*(.308)2 /1.125 因此, 最佳的纏距應在1:12到1:13之間
在彈頭初速高於2800fps時:
纏距=180*(彈頭直徑)* (彈頭直徑)/ (彈頭長度)
(所有度量使用英寸)
以此方法決定出的纏距和彈頭配套, 可以得到最穩定的射擊結果。
計算來複線的角度, 可用以下的公式: 度數= arctan(Pi*直徑/纏距) (直徑和纏距均為英寸)
4.37=arctan(3.1415*0.308/12.649)
來複線產生方法, 是先在槍管鑽出孔洞之後, 現代主要的有三種:
Broach Cut Rifling: 拉切式產生來複線。 用多次、 多鑽刀拉過槍管的方式, 逐漸產生所須的來複線陰槽深度。 1950年代, 由Remington 的工程師創立。 現今大多數高品質的槍管用此法生產。
Button Rifling: 紐扣式產生來複線。 用高壓將一個形狀和來複線相反的紐扣狀物體, 擠過槍管內部而產生來複線。
Cut Rifling: 切削式產生來複線. 使用單一鈎狀切刀, 慢慢的、 一條一條的制出來複線, 是最早的生產方式。 如今只有最精密, 最高級的槍管以此種方式生產。
膛線是槍的指紋(即不同的槍,子彈通過時有不同的膛線記號,就象人的指紋):膛線是為了讓子彈可以旋轉而在槍身上刻上痕跡、子彈在通過膛線時候、在子彈的外側也被刻上痕跡叫做膛線記號。別名·指紋槍。走私的東西一旦使用過的話就會被警察登陸在案、在此之後如使此槍犯罪就會重要的資料。膛線的加工是用胸針之類的專用工具製作的、但即便是用同樣的胸針、受工人和製造裝置的影響、即便是同一個製造商的同一製品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模一樣的膛線。也就是說造出同樣的膛線記號的槍是不可能的。只是隨着最近流行的冷間鍛造法(cold hamming)槍的膛線是衝壓成形方法製成、所以與胸針製造的膛線相比各個的樣子都很相似。因此、膛線記號的嚴密的特性也變困難了
參考文獻
- ↑ 理解纏距基礎知乎
- ↑ 【槍械基礎知識補全計劃(1)】槍管是如何影響子彈精度的嗶哩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