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林赤眉起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林赤眉起義,中國歷史故事。[1]綠林赤眉起義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時發生的農民起義,後來與劉演劉秀起義軍會合,成為光武中興的源頭。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荊州牧發兵2萬人進攻綠林軍,綠林軍擊敗莽軍,部眾增至數萬人。

原圖鏈接綠林赤眉起義

故事內容 

天鳳四年(公元17年),南方發生饑荒,饑民們被迫流亡山澤之中。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鳳兄弟深得饑民信任,被推為渠帥 (即大帥),聚眾數百人起義。不久,南陽人馬武、王常、成丹等也率眾參加。他們占據綠林山(今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劫富濟貧,除霸安民,深受百姓擁護,被稱為 綠林軍.這支起義軍在數月間便迅速擴大至數千人。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派荊州牧率官兵二萬前往鎮壓,綠林軍在雲杜(今湖北沔陽)將其擊敗,殲敵達數千人,繳獲了全部輜重。綠林軍乘勝一舉攻克重鎮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又轉擊雲杜、安陸(湖北安陸縣北)。當起義軍勝利回師綠林山時,隊伍已發展到五萬餘人。地皇三年(公元22年),綠林山一帶發生瘟疫,起義將士病死很多。在這種情況下,起義軍分兩路向外轉移: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率領,向北進入南陽郡,稱"新市兵";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領,向西南進入南郡,號稱"下江兵"。七月,新市兵進攻隨縣(今湖北隨縣),得到平林(湖北隨縣東北)人陳牧、廖湛等人領導的平林兵的響應,平林兵與新市兵合兵一處,聲勢愈振。

正當綠林軍縱橫於湖北、河南一帶時,東方也爆發了樊崇領導的赤眉軍起義。天鳳五年(公元18年),琅琊(山東諸城東南)人樊崇率領一百多人在莒縣(山東莒縣)起義,他們以泰山為根據地,轉戰於黃河南北,得到青、徐一帶饑民的響應,民多棄鄉里流亡,老弱死道路,壯者入'賊'中,義軍很快在一年時間內便發展到萬餘人。次年,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等聚眾數萬人,一起歸附樊崇,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呂母死後,其眾也加入到樊崇的起義軍中。起義軍沒有文書、旌旗、部曲、號令,只是以言語相約束,共同遵守"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的紀律。起義軍內部分為三級組織:最高首領稱"三老",其次為"從事",再次稱"卒吏",彼此間稱"巨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起義軍與翼平連率(即北海太守)田況的軍隊在姑幕(今山東諸城西北)展開激戰,田況軍大敗,被殲一萬餘人。為剿平樊崇領導的起義軍,王莽在地皇三年(公元22年)四月,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率十萬大軍從長安出發,經定陶、無鹽(今山東東平附近)南下,在陳昌(山東東平西)與義軍展開激戰。這次戰役,雙方的兵力都在十萬左右,是農民起義軍與新莽政權第一次大規模的較量。由於王匡輕敵冒進,被義軍打得大敗,廉丹及其部下汝雲、王隆等二十餘名將領被擊斃,王匡倉皇逃走。

在這次會戰中,為了同官軍相區別,義軍將自己的眉毛染紅,此後,這支隊伍便被稱為"赤眉軍"。成昌大捷使東方戰場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赤眉軍改變了從前被圍剿的局面,乘勝向西發展,控制了東至莒城、西至陳留、南達汝南、北到濮陽的廣大地區。

農民起義的迅速發展,在社會各階層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本來,由於王莽改制損害了豪族地主的政治、經濟利益,已經引起了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激化,而遍及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則更顯示出王莽政權已失去了保護地主統治集團的能力。各地一些豪強地主和劉氏宗族便開始自尋出路。他們紛紛結寨自保,甚至聚兵割據。如南陽郡湖陽人馮魴,"聚賓客,招豪傑,作營壍,以待所歸";陳留東昏人虞延"常嬰甲冑,擁衛親族,扞御鈔盜";梁國蒙人夏恭"以恩信為眾所附,擁兵固守"。他們雖然名為防禦"盜賊",但當起義軍迅速發展以後,很多人,尤其是劉氏宗族便紛紛打出反莽的旗號。

在這部分人中,以南陽地區的劉演、劉秀兄弟最為典型。

居住在南陽的劉演、劉秀兄弟,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雖然從其曾祖時起即不能承繼封爵,但其父劉欽還曾擔任過縣令,劉演兄弟二人也都是南陽地區擁有大片土地的豪族地主。王莽奪取漢政權、排斥劉氏宗室,特別是實行"王田","私屬"以及"五均"、"六筦"等措施,嚴重地侵害了他們的政治、經濟利益。所以,當綠林軍活躍於南陽地區時,劉氏兄弟便與其周圍地主李通、鄧晨等人商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於是,在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鄧晨起於新野、劉秀與李通等起於宛、劉演起於舂陵(湖北棗陽南),這支地主武裝共約七八千人,號稱"舂陵兵"。劉演還派宗室劉嘉與新市、平林兵首領王鳳、陳牧取得聯繫,相約聯合作戰。舂陵兵與新市、平林兵一起,合攻長聚(今河南唐縣境內),殺新野、湖陽兩尉,並攻占棘陽(河南南陽南),取得了初步勝利。十一月,劉急於求成,進攻南陽首府、戰略要地宛城,被守將甄阜和梁丘賜擊潰,退保棘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甄阜、梁丘賜率大軍十萬南渡潢淳水(今唐縣城西),企圖一舉剿滅駐紮於此的綠林軍主力。新市、平林兵與舂陵兵齊心同力,乘夜偷襲敵後方,奪得敵軍全部輜重。接着在第二天發動總攻,斬殺甄阜和梁丘賜,殲敵二萬多人,餘部紛紛潰逃。聯軍乘勝擊敗前來救援的嚴尤、陳茂部,進圍宛城。

綠林軍的組織本來並不十分嚴密,而他們與舂陵兵之間也只是一種協同作戰的關係。棘陽大捷後,聯軍發展到十餘萬人,將領們越來越感到"眾雖多而無所統一"的狀況已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已成為迫切的任務。在天命皇權思想的影響下,選擇劉氏宗室做皇帝的意見占了上風。劉演依仗舂陵兵的實力,自稱"柱天大將軍",準備爭奪皇帝的位置。

南陽地主也大多欲推他作皇帝。但綠林軍將領卻不擁護他,他們推舉了一個"避吏於平林"的劉氏宗室、更始將軍劉玄作皇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新市、下江、平林、舂陵等各路義軍正式推舉劉玄當了皇帝,國號"漢",改年號為"更始",以公元23年為更始元年。歷史上稱這個政權為更始政權。

更始政權以劉玄的族父,即劉秀的叔父劉良為國三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演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其他將帥"皆九卿將軍"。至此,更始政權的組織機構便初具規模了。更始政權的建立,對全國各地的反莽義軍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史稱"是時海內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間,遍於天下"。

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更始政權於三月派出多支隊伍,向正北和東北方向的潁川、汝南及沛郡等地展開進攻。成國上公王鳳、太常偏將軍劉秀等率軍北入潁川,接連攻克昆陽(河南葉縣)、定陵(河南舞陽)、郾(河南郾城)

等地,前鋒進抵距洛陽不遠的陽關一帶。義軍在昆陽等地獲得了大量物資,"多得牛馬財物,谷數十萬斛,轉以饋宛下",有力地支援了圍攻宛城的軍隊。五月劉攻克宛,劉玄便將宛城定為國都。

劉玄稱帝,對於劉演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南陽地主集團也對此十分不滿,對劉玄"多不服",劉演的部將劉稷公開揚言:"起圖大事者,伯升(劉字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隨着起義軍的節節勝利,南陽地主集團與綠林軍將領之間的矛盾開始公開化。早在更始政權建立前,平林兵曾進攻新野,但久攻不下。新野城宰宣稱:只要有劉演一封書信,即可交出新野城。更始政權建立後,劉玄派劉前去攻打新野,當劉演率兵至新野城下時,新野宰果然開城門投降。

五月,劉又順利地攻占了宛城,"自是兄弟威名益甚"。劉演在更始軍內影響的迅速上升,引起了更始帝群臣對劉的猜忌。繡衣御史申屠建在一次聚會上曾暗示劉玄早下決心除掉劉演,但劉玄猶豫不決,將其放走。但雙方的矛盾並未就此了結。不久,更始政權授予劉稷以抗威將軍之職,但劉稷竟抗命不受。當更始群臣要殺掉劉稷時,劉演又公開出來保護。在這種形勢下,劉玄在申屠建和朱鮪的堅持下,將劉稷與劉演一起處死。


視頻 

中華上下五千年-076綠林赤眉起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