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海龜(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海龜

來自 好看視頻 的圖片

中文名 蠵龜

外文名 Loggerhead

別 名 紅蠵龜、紅海龜、靈蠵、

靈龜、赤蠵龜、蠢漢龜

拉丁學名 Caretta caretta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爬行綱

亞 綱 無孔亞綱

目 龜鱉目

亞 目 曲頸龜亞目

海龜科

蠵龜屬

種 蠵龜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 Caretta caretta olivacea

紅海龜一般指蠵龜(學名:Caretta caretta):是海龜科蠵龜屬的一種。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體長100-200厘米,體重約為100千克。頭較大,寬約15厘米;上、下頜均具極強的鈎狀喙。頭部背面具有對稱的鱗片,成體背部無棱。背部表面覆以角棋逢對手或稱角質盾片,呈平鋪狀排列,背甲呈心形,背甲後緣略呈鋸齒狀,腹甲較平坦,每側甲橋處有下緣角板3塊。腹角板、股角板、肛角板依次漸狹。四肢扁平呈鰭足狀;前肢大,後肢較小,內側各有2爪,比綠海龜多1個爪,適於游泳;長成後或具1爪。尾巴較短。背部棕紅色或褐紅色,有不規則的土黃色或褐色斑紋,腹部檸檬黃色或黃色。 主要捕食底棲或漂浮的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特別是頭足類動物、水母和其他無脊推動物,偶爾吃魚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喜歡在珊瑚礁、大陸架或是長滿褐藻的淺灘中覓食。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內溫水海域。中國南海、東海海域有太平洋蠵龜。體大,分為大西洋蠵龜和太平洋蠵龜2亞種。 [1]

形態特徵

蠵龜體形較大,體長100-200厘米,背甲長740-870毫米,寬530-700毫米,殼高272-330毫米。呈心形,末端尖狹而隆起。頭較大,寬127-180毫米,頭背鱗片對稱排列,前額鱗兩對,其間常有1枚小鱗。頂鱗大,單枚,後緣中線常有縱裂紋。額頂鱗4-7枚;眶後鱗3-4枚,兩顎相向鈎曲,上顎稍長於下顎。下顎邊緣無齒狀突。下顎腹側各有3-4枚頦片。

體表盾片鑲嵌排列。頸盾寬短,單枚。個別標本分裂為二。椎盾5-6枚,肋盾一般5對,偶有一側為4或6枚者。除間或有一側肋盾為4枚而不與頸盾相接外,正常情況下第一對肋盾與頸盾相接。緣盾12對,僅1號標本為13對。最後一對緣盾間常有凹缺,與相鄰緣盾一起略呈鋸齒狀。甲橋具3對下緣盾,其後緣無孔。四肢槳狀,前肢前緣長430-850毫米,後肢前緣長270-350毫米,均具1-2爪。前肢前緣有一列起棱的大鱗,余皆不規則。

頭背棕紅色,頭側淡棕色,頭腹及顎黃色。頸背色深。眼大,虹膜及眼周棕黑色。背甲棕紅色,有不規則的土黃色或黑色斑紋。腹甲色淺,呈檸檬黃色,無斑紋。四肢背面亦為棕紅色。

棲息環境

蠵龜主要棲息於溫水海域,特別是大陸架一帶,經常出沒於珊瑚礁中,也進入海灣、河口、鹹水湖等地。

生活習性

以魚、蝦、蟹、軟體動物及藻類為食。從捕獲蠵龜排出的糞便,可見絕大部分為香螺的碎殼、厴,伊豆布目蛤殼及沒有消化的寄居蟹的肢體殘骸和魚類的鰓蓋骨、椎骨等。

青島海產博物館曾飼養過兩隻蠵龜,投以青鱗魚,斑鰶、小黃魚、帶魚、鮐魚、星鰈、蛤仔、短蛸、長腕蛸、金烏賊,無針烏賊、對蝦、日本鱘、弧邊招潮蟹、天津漂蟹、寬身大眼蟹等,也喜食淡水的鯽魚及中華絨毛蟹,可見蠵龜對食物的選擇性不大。飼養中未發現食刺松藻、石蓴、孔石蓴、海帶、裙帶菜等海藻。

捕獲的蠵龜背上常附生有紅色及黑橄欖色的藻類、藤壺及茗荷兒。

繁殖方法

生活在太平洋的蠵龜主要在日本南部沿海繁殖。主要產卵場為日本的沖繩、鹿兒島、熊本、德島、愛知、神奈川、千葉縣等沿海沙灘。產卵期5-7月。雌雄海龜在產卵場沿海岩礁間交配。雌龜夜間上岸在沙灘挖穴產卵。穴深數十厘米。每次產卵130-150枚,卵白色,球形。直徑4厘米。產後用沙掩埋好卵再離去。雌龜在岩礁間休息2-3周,再一次產卵。產卵後用沙覆蓋,在自然條件下經60天孵出仔龜。主要產卵場所為日本國熊本、鹿兒島以及沖繩島等沿海沙灘。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海域和印度洋中,包括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巴哈馬、巴林、孟加拉國、伯利茲、巴西、開曼群島、中國、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塞浦路斯、多明尼加共和國、埃及、厄立特里亞、法國、希臘、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意大利、牙買加、日本、利比亞、馬達加斯加、墨西哥、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新喀里多尼亞、尼加拉瓜、阿曼、巴拿馬、菲律賓、波多黎各、聖盧西亞、塞內加爾、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維爾京群島。

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也見於上海長江口外海域,甚至黃浦江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