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啄木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啄木鳥 |
中文學名: 竹啄木鳥 |
竹啄木鳥[1](學名:Gecinulus grantia)是啄木鳥科、竹啄木鳥屬的小型鳥類,體長23-25厘米。嘴藍白色或淡藍色,頭頂至枕玫瑰色而綴有橙色或全為紅色。額、眼先、頰淡皮黃色或黃白色,後頸和頸側橄欖黃色,上體栗紅色,下體橄欖褐色。翅黑褐色,具棕黃色或白色斑點,腰和尾上覆羽具暗紅色羽緣,尾暗褐色,具淺色橫斑和栗紅色羽緣。雌鳥頭頂黃綠色而無紅色,其餘似雄鳥。
竹啄木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竹林或雜有竹林的混交林、灌木林和次生林中,以螞蟻和昆蟲為食。竹啄木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外形特徵
竹啄木鳥雄鳥前額、眼周、眼先、嘴基和頰淡皮黃色或金皮黃橄欖褐色,頸側、枕至後頸橄欖黃色,頭頂有一大的粉紅色或鮮紅色塊斑。其餘上體栗紅色或淡黃橄欖綠色。兩翅黑褐色,初級飛羽具不連貫的棕黃色或皮黃色橫斑,內側羽緣紅色,往內紅色部分逐漸增加,到次級飛羽則完全與背同色。尾暗褐色,基部具棕色橫斑,外側羽緣栗紅色或紅色。或尾為紅褐色,具5道淡栗色橫斑。頦、喉淡橄欖綠色,其餘下體暗橄欖綠色或橄欖褐色。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頭頂至枕為淡黃綠色而不為紅色。虹膜暗紅色或棕紅色,嘴淡藍灰色或鉛藍色,先端淡角黃色,腳鉛綠色,爪淡綠黃色。僅有三趾。
竹啄木鳥雲南亞種頭部橄欖金黃色,上體橄欖黃綠色,尾黑而基部橄欖色,下體橄欖褐色,雄鳥頭頂及枕緋紅。東南亞種頭淺皮黃,上體橄欖綠色沾紅,尾緋紅褐具淺栗色橫斑,下體深橄欖綠色,雄鳥頭頂及枕部玫紅沾橘黃色[2]。
生活習性
習性:竹啄木鳥為留鳥,單獨或成對活動,性膽怯。
食性:多在樹幹和竹上活動和覓食,也常到地面倒木上覓食。主要以螞蟻和昆蟲為食。
叫聲:甚喧鬧,不斷重複帶鼻音的聯絡叫聲「chaik-chaik-chaik」,粗啞的「cheereker-chereker-chereker」急叫聲似松鴉。
棲息環境
竹啄木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竹林或雜有竹林的混交林、灌木林和次生林中。
生長繁殖
竹啄木鳥的繁殖期為4-7月。營巢於樹洞中,巢洞多選擇在雜有竹的闊葉林和次生林內,也在農田地邊的樹上啄洞營巢。巢洞多選擇在死的和腐朽的站立樹幹上。巢洞距地高多在1.5-6米。每窩產卵3枚。卵白色,大小為22-28×18-20毫米,平均25-19毫米。
分布範圍
中國以外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孟加拉國、不丹、老撾和越南。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1 | 竹啄木鳥指名亞種 | Gecinulus grantia grantia | Horsfield, 1840 |
2 | 竹啄木鳥雲南亞種 | Gecinulus grantia indochineensis | Delacour, 1927 |
3 | 竹啄木鳥東南亞種 | Gecinulus grantia viridanus | Slater, 1897 |
4 | 竹啄木鳥中南亞種 | Gecinulus grantia poilanei | Deignan, 1950 |
種群現狀
竹啄木鳥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竹啄木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竹啄木鳥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