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將穫水行田中不復留因窾塍通溝引水過堂下小兒以芒葦作車其上晝夜決決不休戲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國學薈網的圖片

秋將穫水行田中不復留因窾塍通溝引水過堂下小兒以芒葦作車其上晝夜決決不休戲書是北宋官員、詩人程俱的作品之一。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員、詩人。字致道,號北山,衢州開化(今屬浙江)人。以外祖鄧潤甫恩蔭入仕。宣和三年賜上捨出身。歷官吳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書舍人侍講、提舉江州太平觀、徽猷閣待制。詩多五言古詩,風格清勁古淡,有《北山小集》。[1]

信息

作品名稱:秋將穫水行田中不復留因窾塍通溝引水過堂下小兒以芒葦作車其上晝夜決決不休戲書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程俱

正文

水行山原溉平疇,時當斷壺穫且收。功成則退逝不留,去彼畎遂來清溝。

測之深咫淺可杯,循除㶁㶁環一丘。堆沙累石隘厥流,勢激灩澦吞黃牛。

誰持機緘設中洲,折芒斷葦駕兩輈。置之不汨亦不浮,六輻眩轉無時休。

推行作止莫可諏,孰居無事供其求。迫而後動真無尤,眩轉自彼非吾謀。

屈伸臂頃一萬周,我無欣厭何名憂。

孰能觀身與此侔,眾假合集成堅柔。沈輕燥濕交相仇,逝川洄洑更春秋。

滔滔南北東西遊,死生壯老休王囚。形骸流運我則不,物境萬變何其幽。[2]

簡介

程俱(1078—1144),字致道,衢州開化(今屬浙江)人。哲宗紹聖四年(1097),以外祖蔭補吳江縣(今屬江蘇)主簿,監舒州太湖(今屬安徽) 鹽場,以上書論事罷官。徽宗政和元年(1111),起用為泗州 臨淮縣(故址已淪入 洪澤湖中)令。宣和二年(1120),賜上舍上第。三年,任禮部員外郎,以病告歸。南渡後任秀州(今浙江嘉興)知州、 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等,因病退居。秦檜當政,推薦他主管國史館,他拒不赴任。程俱為人伉直,頗有氣節。作詩也能卓然自立。友人 葉夢得稱其「兼得唐中葉以後名士眾體」( 《宋詩紀事》卷四十引)。集中有《和柳子厚詩十七首》,和 韋應物詩,有效白居易體,又和了一些陶淵明的詩。他明確提倡學陶詩,同時認為學陶不能是言語上模仿,關鍵是得其「心源」,要像陶詩那樣「 妙語自天與」(《讀陶靖節詩》)。他的詩多五言古詩,風格清勁古淡。《宋詩鈔·北山小集鈔序》說其「取塗韋、柳,以窺陶、謝,蕭散古澹,有忘言自足之趣,標緻之最高者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