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離堆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離堆公園是四川成都市都江堰景點之一,占地90餘畝,1932年建成。

景區特色

公園內亭榭錯落有致,古木樁頭,奇花異卉,水池噴泉,布局精巧,別具情趣,園中有紫薇花瓶,紫薇屏風,經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獨具匠心;這株古銀杏樁頭,傳說為東漢末年張松手植,至今仍亭亭玉立,枝繁葉茂,像一支仙鶴,托這裡山水的靈氣,聽說還結出了果實。紫薇花瓶、紫薇屏風和銀杏樁,人稱「園中三寶」。[1]

景點介紹

李冰石像

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遷建安瀾索橋時從河中發掘出來的非常珍貴的文物。通高2.9米,重四噸半,造形簡樸,形態持重,袖手合於胸前,微露笑容,雕塑於東漢建寧元年(公元168年),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中間一行文字為「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右袖上有一行字「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於萬世焉」,說明當時的水利官都水長陳壹造了三尊石像。起什麼作用呢?《華陽國志》說:「作三石人,立於水中,與江神約,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作水文標記之用。左邊是一尊殘缺的持鍤人石像,頭被損壞了,他腰間扎了一根短短的綬帶,證明他官職不高。胸前沒有文字,手持鐵鏟,他是一名無名英雄,他就是李二郎。

第三尊石像到還沒有發現,仍藏於岷江河床之中。這兩尊石像是研究都江堰歷史、古代水文科學的寶貴文物。右邊是唐代飛龍鐵鼎,全身有八條龍。這個鐵鼎是武則天的孫女、唐睿宗第八個女兒玉真公主金華公主,不滿宮廷中相互傾軋、爭權奪位的生活,離宮出走,來到幽靜的青城山出家修道時,修道煉丹用的,清代咸豐年間在青城山上皇觀出土,鐵鼎重約千斤,八條飛龍各具神態,是一件鑄工精湛的文物。另外還有一幅1938年繪製的都江堰水系圖,反映了都江堰當時河渠的歷史面貌。都江堰水利工程應當包括渠首工程、幹流河渠和密如姝網的灌溉支流。我們一直所說的都江堰,則一般是指渠首工程這部分。

伏龍觀

在這裡可以看到聳立着一個有42級台階的小山包,稱為離堆,就是李冰父子當年率領勞動人民開寶瓶口,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平原所鑿成的和玉壘分離的孤堆。兩旁的「離堆」石碑、「佛教梵文碑」,是後人所立,有意在藉助神力永鎮水害。伏龍觀原名范賢館,建於晉代,是紀念三國時賢士范長生的。范長生,四川涪陵人,傳說他得長生之術,享年130餘歲,博學多才,劉備和諸葛亮請他做官,屢召不赴,一心想做神仙,時人稱為「逍遙公」。北宋初年,人民懷念李冰的功績,擴建殿宇,沿襲李冰父子「降龍治水」傳說,改稱伏龍觀。

觀景亭

是縱觀都江堰渠首工程全貌的最佳位置。都江堰渠首工程,由渠首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水道三項工程組成,採取「分流導江、築堰引水」的科學辦法,成為有機聯繫的整體。

魚嘴分水堤

遠看,岷江之水天上來,它發源於松潘縣弓槓嶺,流經茂縣、汶川、都江堰、樂山等地,在宜賓市與金沙江匯合,稱為長江。它全長735公里,年平均流量496秒立方米。正是因為它水源豐富,從上

游高山峽谷,洶湧澎湃,奔馳到這裡,面對着地勢漸低的扇形川西平原,沒有束縛,一到洪期就形成嚴重的水患。李冰當年在此考察後,決定變害為利,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形條件,在江心人工修築分水堤,它像一條鯨魚逆江而臥,堤頂端呈園錐形,像魚之嘴,故稱「魚嘴」。魚嘴把岷江分為內、外兩江,西面為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排沙;東邊為內江,是沿玉壘山一邊開的灌溉河道。

飛沙堰,溢洪道

古時稱「減水河」,取排洪、排沙之意。位於金剛堤末端,按一定高程(河床到河面2.15米高),由南向北開一道200餘米寬的口子。當內江水量較小時,它攔水進入內江灌區;當內江水量較大時,它把多餘的水排到外江,而且由於位置設計很巧,具有強大的排沙石能力,能將流入內江的沙石再排除出去,所以稱為飛沙堰。

旅遊信息

交通

乘坐公交到達鯉魚砣站,步行可達。

門票

含在都江堰景區門票內,票價90元

開放時間

08:00-18:00(夏令);停止入場時間: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08:00-17:30(冬令);停止入場時間: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