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眉縣青化初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眉縣青化初級中學是一所基礎條件較差、生源質量不高、教師隊伍普通的初中學校,經過幾年拼搏奮鬥,這所一度被提上撤併日程的農村偏遠學校卻創造了中考升學率連年提升、三年奪冠的奇蹟,2015年更是達到84%,遠超眉縣乃至全市平均升學率,辦成了名副其實的「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眉縣青化初級中學經驗可以總結為六個方面:

一是改革驅動

面對質量下滑、生源流失、人心不穩、幾欲「關門」的現狀,青化中學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師生,「改」字破題,「小」處入手,從學校運行機制、管理體系、教師隊伍、教育科研、校園文化、班級建設、後勤服務、安全保障等方方面面抓起,突破按部就班的慣性,打破一潭死水的現狀,改變無精打采的精神面貌,努力使每一位教師「動」起來、每一名學生「活」起來、每一處地方「亮」起來,從而形成一股知進、求變、向上的力量。「量變決定質變」,這種看似微不足道、漸進式的改革,因為持之以恆、小步快跑,經過能量積累和日臻完善,引發「鏈式裂變」,為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發揮了關鍵作用。

二是目標激勵

青化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確立了遠大的目標,構築起了「走進青中是主人,走出青中是成功;做一個大氣、正氣、硬氣,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的共同夢想,也就是「青中夢」。這樣一個崇高的理想,挺起了青化師生的腰杆和脊樑,大家不再因偏僻而落寞、不再因後進而自卑,「置之死地而後生」,激發出強大的前進動能。在「青中夢」的引領下,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都確立了奮鬥方向和階段性目標,並以誓言、承諾、公示、日記等方式記載下來,時時銘記,天天激勵,以小進步換來大成功,在成就自我的同時成就事業、成就價值

三是文化引領

在青化中學這樣一所相對偏僻的農村學校,卻盛開着絢麗的文化之花,「勵志文化」成為青化遠航之「帆」。在青化中學校園,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當我勇往直前時,整個世界都會給我讓路」「注重細節,把簡單的事情做徹底;拒絕平庸,把平凡的工作做經典」「奮鬥改變命運,夢想讓我們與眾不同」「超越永無止境,一切皆有可能」「質量就是生命,習慣就是素質,實力就是尊嚴」。這些標語並非僅僅寫在紙上、刻在牆上、掛在嘴上,而是牢記在師生心中、落實在日常行動上。青化中學的文化主題非常鮮明,就是「和高的比,和強的爭,和快的賽」「永不言敗,永不言棄,永不服輸,勇往直前」,既和別人競爭,也和自己較勁,不怕起點低,就怕不行動,努力朝前走,激勵正能量。

四是情感關懷

在青化中學,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關心、關注和關懷。就老師而言,會得到來自校級領導、教研組、年級組、同科老師的幫助,通過單獨談話、集體評課、公開表彰、民主評議、師徒結對、生日祝福等方式,激活職業榮譽感、幸福感和責任感,從而鍛造了一個充滿激情、努力奮鬥的教師團隊,堅守在青化這塊熱土上,自覺自愿、盡心盡力、有聲有色地做好各項工作。青化的老師或許沒有什麼「關係」,專業能力也不一定那麼優秀,但他們用自己的實幹生生拼過了那些生源好、師資強的好學校。就學生而言,會得到來自老師、家長、學習小組的「精準化」幫扶,通過確定短期目標、制訂幫扶計劃、強化課外指導、加強生活關照等方式,讓學生有目標、有自信、有決心,在點點滴滴的進步中逐漸超越自我。這種充滿感情色彩的教育,使同事、師生、生生關係更為融洽,團結共事成為主旋律,拼搏奮鬥成為最強音。

五是課改推動

青化中學把課改作為提升質量的「金鑰匙」,從實際出發,把教案與導學案結合起來,把課前預習與「日日清,門門清,堂堂清」結合起來,把抓常規與抓要點、抓訓練結合起來,更加重視學習的基本功、邏輯性和執行力,引導學生循序漸進、融會貫通。在課堂上,採取以學生自學、自講、自練為主,教師充當「導師」,當學生講不下去、解答不了時,教師才給予適當點撥。青化中學的課堂,是全員參與、以生為主的,也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青化中學的課改,是本土化、改良化,有着農村教學特有的烙印;但也是最適合、最有效的,對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着重要作用[1]

六是家校協同

在青化中學的努力下,打通家校壁壘,實現良性互動,已然成為可資複製和推廣的現實樣板。青化中學每年要召開多次家長會,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給學習進步孩子的家長發獎狀、戴大紅花,教師在假期上門家訪,平常與家長保持電話聯繫,經常邀請家長到校參觀[2]、進班聽課、陪孩子就餐……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做法,因為堅持得好,效果就不一般。在2015年教師節當天,周邊村莊的幾十位村民敲鑼打鼓,冒雨為學校送來「教壇翹楚 西府名校」的牌匾,以實際行動表達了老百姓對「家門口的好學校」給予的期盼和認可。

2015年11月寶雞市教育局在眉縣青化中學召開「學青化·促內涵·提質量」現場會,組織所有初中學校校長現場觀摩學習,梳理青化經驗,凝聚發展動能,引導全市各縣區做實中間,帶動兩頭,大面積、大幅度、高水平提升初中教育質量,努力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