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見雖晚(梅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相見雖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相見雖晚》中國當代作家梅方的散文。

作品欣賞

相見雖晚

文章題目叫《茶事》,文章開頭就說「以茶鬧出過許多事來」,我們就來先來理一理,圍繞「茶」寫了哪些事情。

第一件事,我的家鄉不產茶,人渴了就喝生水。我在泉邊喝水,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一位叫阿花的姑娘身上。聽說有個山外的小伙子來阿花家提親,我使惡作劇對付小伙子,得逞的心理洋洋自得不多久,就被小伙子一句話「我們山外渴了要喝茶」噎住了,窩了一肚子火,感覺要被小伙子比下去了,終於想到一句「山外的水苦才用茶遮味哩,我們這兒水甜用得着泡茶嗎?」遺憾的是,沒有來得及說,小伙子就走了。

第二件事,我上大學暑假回老家,恰逢父親也從外地學校回來,本家的伯叔堂兄過來聊天,父親拿出茶葉泡茶給大家喝。大家包括我受寵若驚,畢竟是人生第一次喝茶。論滋味,感覺不好。可是依然興奮

第三件事,我和弟弟抗旱,去河裡挑水澆地,玩命地幹活,累得幾乎要趴在地上。於是決定回家泡茶喝來犒勞自己。待到喝上了癮,茶葉卻沒有了,居然用干蓖麻葉末、干芝麻葉末來代替,自然不好喝。

第四件事,工作後坐辦公室,學着別人開始喝茶,也約略知道些喝茶的常識。究竟是真喜歡喝茶,還是從眾心理(別人都喝,我也不能另類),大概作者也說不清。

第五件事,可以說是作者喝茶的歷史轉折點。一個寂靜無聊的夜晚,喝到了陝青,並且可能是陝青中的上品新茶。喝了第一杯,再喝第二杯、第三杯,喝了今晚,再喝明早、中午、傍晚,直到茶葉剩下不多,再也不好意思喝了。不知如何直麵茶葉主人,溜之大吉。這番經歷,正如作者所說,是「賊一樣喝過了自覺是平生最好的茶」。人大概都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本性,因為喝過了陝青上品,作者就開始明目張胆地向同學、朋友索要陝青。至此,作者可以算是一位品茶之人了。

第六件事,以茶結友,認識了一位叫譚宗林的朋友,非常夠義氣想方設法、排除萬難給我弄上好的陝青新茶。我也以茶會友,一有好茶就立刻打電話邀朋友來家中品茶。

這樣看來,文章真是緊扣「茶事」來寫。不同的時間,少年到中年不同的地點,農村到城市;不同的場合,家庭到單位;不同的心理,陌生到熟悉……作者之於茶,也是一場漸進漸濃的緣分,真正的相見雖晚卻一見傾心。我們再來細看作者是如何描寫與陝青茶的一見傾心的「茶只有半盒茶,形狀小小的。似乎有着白茸毛,我初以為這茶是霉了。」「沖了一杯,杯麵上就起一層白氣,悠悠散開,一種清香味就鑽進了口鼻。」「待端起杯再看時,杯底的茶葉已經舒展,鮮鮮活活如在枝頭。」從白茸毛到清香味再到鮮鮮活活,作者非常細膩地寫出了那一撮茶葉的綻放、重生。接着寫自己連喝三杯,額上泛了細汗,目明神清口齒間長留爽味。寫出了自己情不自已的喜愛。再後來,控制不住欲望,一杯接一杯地泡。直到茶葉所剩不多,羞愧難當,才壓住心頭的欲望。

周作人說,「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荷,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茶,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就扮演着這「無用」的裝點。作者在文中說「而最能的是以茶為友的人」「過得是有茶清待客,無事亂翻書的日子」。

[1]

作者簡介

梅方,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