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垃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色垃圾(white trash)是美國英語裡對貧窮白人,特別是對美國南方鄉村地區白人的貶稱。這個詞語暗示較低的社會階層和不體面的生活方式。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人們往往特指一些生活在社會邊緣,被主流社會視為危險分子的人。他們常和犯罪沾邊,行為不可預測,對權威、法律和道德缺乏尊重。這個詞一般被用來攻擊別人,不過也有人以此自嘲,如2008年的幽默書《白色垃圾媽媽的掌中寶:擁抱你內心的拖車公園,忘記完美,拒絕被家長聯盟同化,保持理智並堅持幽默》。
和「白色垃圾」語義相近的詞有:cracker(喬治亞州和弗羅里達州的貧窮白人)、hillbilly(阿巴拉契亞的貧窮白人)、Okie(俄克拉何馬州[1] 的貧窮白人) 和redneck(主要是針對鄉村)。以上詞彙都強調一個族群的貧窮、缺少教育、思想落後,但「白色垃圾」更強調一群人缺乏道德感。
現代使用
現代有很多白人說自己出身「白色垃圾」家庭,作為謙虛自嘲的說法。有些人語義中表達對社會貧富不均的抗議,特別是社會對白人貧窮問題的忽視。在自稱為「白色垃圾」時,說話人也會表達出大而化之、隨遇而安的生活觀念,或者節儉、艱苦奮鬥的美德。
1980年代,美國南方湧現了一大批描寫「白色垃圾」生活的小說,它們的作者往往也自稱為「白色垃圾」或者「紅脖子」。
美國黑人常用「白色垃圾」一詞攻擊白人,特別是在被稱為「黑鬼」的時候。也有些黑人父母把這個觀念灌輸給小孩。這個詞也常出現在黑人口頭文學中。根據這些故事,當沒外人聽到的時候,黑人奴隸們會說:某個惡劣的監工「連白色垃圾都不如」,「待人太殘酷了」。
白色垃圾在亞洲是指那些不務正業的貧窮白人。
歷史
White trash 一詞最早在1830年代流行起來,這個詞來自當時黑人奴隸對貧窮白人的蔑稱。在《不夠白:白色垃圾和白人的邊界》一書中,作者認為「白色垃圾」一詞來自1830年代的華盛頓地區,當窮苦白人搶走黑人工作的時候,黑人用這個詞稱呼他們(諷刺他們作為白人在各方面都有優先權,本來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卻淪落到搶黑人的飯碗)。
1854年,《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在描述美國奴隸制度時說,奴隸制度不僅製造了被降格的、痛苦的黑奴,還讓窮苦白人更被降格、更痛苦。她認為種植園經濟造成貧富差距極大,同時那裡缺乏學校和教堂,貧窮白人沒有獲得尊嚴的機會。這些「白色垃圾」同時遭到黑人和白人的鄙視。
到1855年為止,這個詞已經被白人上層社會廣泛使用。在19世紀,美國南方無論哪個種族都常用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