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漢洛鳳仙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漢洛鳳仙花 |
中文學名 白漢洛鳳仙花 拉丁學名 Impatiens bahanensis Hand.-Mazz.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杜鵑花目 |
白漢洛鳳仙花(學名:Impatiens bahanensis Hand.-Mazz.)是鳳仙花科、鳳仙花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
具短支柱根。葉互生,下部的疏生。總花梗生於莖端及上部葉腋,長於葉柄。花小,粉紅色,長1厘米。蒴果紡錘形,長8-15毫米。花期7-8月。
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2600米-3000米的地區,見于山谷竹叢邊和混交林下。
信息
種中文名:白漢洛鳳仙花
種拉丁名:Impatiens bahanensis Hand.-Mazz.
科中文名:鳳仙花科
科拉丁名:Balsaminaceae
屬中文名:鳳仙花屬
屬拉丁名:Impatiens
國內分布:雲南西北部
海 拔:2600-3000
命名來源:[Symbolae Sinicae 7(3): 648 1933]
中國植物志:47(2):098[1]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具短支柱根。全株無毛。莖直立,高達10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下部多少肉質,具增厚的節。葉互生,下部的疏生,具長達5厘米的葉柄,最上部的葉多少密集,近無柄,近膜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2厘米,寬2.5-4.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狹,或稀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齒,齒間具剛毛,最下面邊緣常具疏生腺體,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側脈5-9對,細,弧狀。托葉腺體鑽狀或寬線狀圓形。總花梗生於莖端及上部葉腋,長於葉柄,長8-13厘米,花多數,排成總狀;花梗細,長10-17毫米,開展,基部有苞片;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2毫米,頂端具芒尖,宿存。花小,粉紅色,長1厘米;側生萼片2枚,極小,寬卵形,長1-2毫米,頂端具長尖頭。旗瓣寬卵形,長約3毫米,兜狀,綠色,無龍骨狀突起;冀瓣無柄,長6毫米,2裂,基部裂片圓形,上部裂片倒卵狀圓形,較長;唇瓣檐部舟狀,上部邊緣長約4毫米,口部平展,漸尖,基部狹成長1厘米內彎的細距。花絲線形,極短。花葯圓形,鈍。子房紡錘狀。蒴果紡錘形,長8-15毫米。頂端漸尖。花期7-8月。[1]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竹叢邊或混交林下,海拔2600-300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北部怒江獨龍江分水嶺,烏王東南及白漢洛。
主要價值
鳳仙花如鶴頂、似彩鳳,姿態優美,嫵媚悅人。香艷的紅色鳳仙和嬌嫩的碧色鳳仙都是早晨開放,是欣賞鳳仙花的最佳時機。鳳仙花因其花色、品種極為豐富,是美化花壇、花境的常用材料,可叢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養。
鳳仙花屬的介紹
描 述:Impatiens L.鳳仙花屬,鳳仙花科,約500種,主要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山地最多,我國約18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其中鳳仙花I.balsamina L. 栽培供觀賞用,花有單瓣和重瓣之分,顏色亦多,根供藥用,有消毒、通經、散血之效。肉質草本;葉互生、對生或稍輪生,單葉,無托葉,但柄間常有腺體;花兩性,左右對稱,單生於葉腋內或稍簇生;萼片3,稀5枚,其側面2枚小,綠色,下面一枚大,花瓣狀,囊狀,向外延伸成一距;花瓣5,或因2對合生而成3片,不等大;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葯粘合;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胚珠3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成熟時彈裂將種子彈出。[2]
鳳仙花的花語及傳說
別碰我,源於它的英文別名Touch me not,美語為Don't touch me,因為它的籽莢只要輕輕一碰就會彈射很多出籽兒來。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龍溪有個叫鳳仙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秉性溫柔善良,與一個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愛。一天,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見鳳仙這般漂亮可愛,頓生歹心,前來調戲。被鳳仙臭罵一頓灰溜溜地走了。鳳仙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縣官兒子肯定要求找麻煩。於是決定與金童一起投奔外地。鳳仙只有父親,金童上有母親。兩老兩少連夜啟程遠走他鄉逃難。途中金童的母親患病,閉經腹痛,荒山野嶺又無處求醫訪藥,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說縣官聽說兒子被村姑罵了一通,就命手下前來捉拿鳳仙,眼看就要追上,無奈之中鳳仙、金童拜別父母,縱身跳入萬丈深淵,以示保潔。兩位老人強忍悲痛,將鳳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兩位老人依墳而臥。鳳仙和金童夜間託夢給父母,告之山澗開放的花兒能治母親的病。次日醒來,果見山澗滿是紅花、白花,紅的似朝霞,白的似純銀。老人採花煎湯,服後果真藥到病除病癒。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鳳仙花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