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居易《暮江吟》注釋、翻譯、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居易

暮江吟》這首寫景詩約作於唐長慶二年(822)。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經襄陽、漢口,於十月一日抵杭,此詩當作於赴杭的江行途中。當時朝政昏暗,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輕鬆愉快的心情。途中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1]

原詩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釋

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瑟瑟:碧綠色。

可憐:可愛。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農曆九月初三,新月,其彎如弓。

譯詩

夕陽的光輝映照在江中,

一半呈碧綠一半被抹紅。

最可愛是那九月初三夜,

露水似真珠新月如彎弓。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詩人通過對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真率自然地表現了對自然景物的喜愛以及發自內心深處的輕鬆和愉快。

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畫面,加以組接。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着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陶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先寫地上之景,用「真珠」比喻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寫天上之景: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讚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

《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全篇用「可憐」二字點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