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甸果又名篤斯、黑豆樹(大興安嶺)、都柿(大小興安嶺、伊春)、地果、龍果、蛤塘果(吉林)、訥日蘇(蒙古族語)、吉厄特、吾格特(鄂倫春語)等,為杜鵑花科越橘屬多年生低灌木。
甸果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作用,還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體免疫等功能。藍莓栽培最早的國家是美國,但至今也不到百年的栽培史。因為其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所以風靡世界,是世界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1]
分布範圍
全球基本存在分布,主要分布在氣候溫涼陽光充足地區,如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歐洲、北美洲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長白山地區,生長於海拔900米至2300米的地區,多見於針葉林、泥炭沼澤、山地苔原和牧場,也是石楠灌叢的重要組成部分。
形態特徵
甸果果實大小、顏色因種類而異。多數品種成熟時果實呈深藍色或紫羅蘭色,果實有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梨形,平均單果重0.5 ~ 2.5 g,直徑0.8 ~ 1.5 cm不等,果實一般在花後70 ~ 90天成熟。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食用時可隨果肉食下而不影響口感。
花序
甸果的花為總狀花序。花序大部分側生,有時頂生。通常由7 ~ 10朵花組成,花兩性,為單生或雙生在葉腋間,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藍莓的花芽一般着生在枝條頂部。春季花芽先萌動3 ~ 4周後到盛花期。當花芽萌發後,葉芽開始生長,到盛花期時葉芽才萌發生長到其應有的長度。花冠常呈壇形或鈴形。花瓣基部聯合,外緣4裂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 ~ 10枚,短於花柱,雄蕊為花冠裂片的2倍,花葯孔裂,子房下位,中軸胎座,漿果,由昆蟲或風媒授粉。
葉
甸果有常綠也有落葉。葉片為單葉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有鋸齒。高叢、半高叢和矮叢甸果在入冬前落葉,兔眼為常綠,葉片在樹體上可保留2 ~ 3年。葉片形狀最常見的為卵圓形,無托葉。葉片大小因種類不同而有差異,高叢甸果的葉長可達8 cm,矮叢甸果的葉長一般小於1 cm,兔眼甸果的葉長介於高叢甸果與矮叢甸果之間。大部分甸果種類葉片背面有絨毛,甚至有些種類的花和果實上也被有絨毛,但矮叢甸果葉片很少有絨毛。
盆栽技術
種植甸果的花盆,最好選泥瓦盆。泥瓦盆透氣性強,價格便宜,缺點是不太美觀。如果買不到泥瓦盆,可以選陶盆,其次是紫砂盆、塑料盆,千萬不要用上過釉的瓷盆。至於盆的尺寸,2 ~ 3年的苗,選口徑25 ~ 30 cm的盆就行,等以後長大,再換大盆。4 ~ 5年的成熟植株,當然是越大越好。
甸果在酸性介質中才能健康成長,培植土的pH值在4 ~ 5之間最適合藍莓生長。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藍莓愛好者,因為田園土pH值一般在6 ~ 7之間,即使花鳥市場出售的酸性土,pH值最低也在5.5 ~ 6之間。
甸果苗在盆中定植後,在室內不曬到太陽並在通風處放一周,這個過程叫緩苗。一周後可搬到陽台外正常養護。甸果喜濕,尤其夏天,每天都需給足水。但也要注意,不能積水,否則爛根。如果趕上雨天,甸果也不必進室內,任雨再大,只要花盆透水性好就沒問題。在生長季節,連續幾天的陰雨後,甸果葉子碧綠油亮,生機盎然,新葉也發得很快。藍莓喜陽,夏天40℃氣溫下的太陽也曬不死它,在生長季可以忍受周圍環境中40 ~ 50℃高溫,清晨應給足水分。如缺乏充足的陽光,藍莓生長停滯,即使開花,也不結果。甸果對肥的要求不高,大肥反而會傷害它。在介質中有一定量的腐葉土,基本就能滿足藍莓的生長需要,平時還是需要適量追肥,以保證果實的正常生長與品質。
植物文化
國外
在各國有關於甸果的故事都很多。早起乘船到北美洲的美國人因長期缺少新鮮的水果蔬菜而患上了可怕的「敗血症」,當地的印第安人就給他們食用一種因果實底部有星星狀的蒂而美其名曰「星星果」的藍色漿果,終於治好了他們的病。美國人認為這是上帝賜予他們拯救生命的果實,於是叫它藍莓(Blueberry)。
二戰時,英國皇家空軍在執行任務前,都會配合服食某種食物,傳說,它能增強飛行員的眼部功能,增強夜晚的感光力,更好的完成任務,這就是藍莓。
國內
長白山天池中的龍女「甸果」為了百姓安寧,與妖怪同歸於盡。之後,長白山周圍長出了紫黑色的果實。龍王因為思念女兒,日日以淚洗面,變得視力模糊,身患眼疾。龍女託夢說「如果您思念我,就每天吃幾顆紫黑色的果子。」 龍王自此一思念龍女就吃幾顆,數日後眼睛也復原了。由此紫黑色的果子被命名為甸果。山腳下的人們也會到山上採摘甸果吃,稱它為眼睛的保護神,可以保護視力預防眼疾,緩解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