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蔗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蔗屬

中文學名:甘蔗屬

拉丁學名:Saccharum L.

界:植物界

甘蔗屬(拉丁學名:Saccharum L.)是禾本科下的一屬植物,約12種,分布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中國有5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其中甘蔗S. sinense Roxb. 1種,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均有,供榨糖或生食用,有些可為牲畜的飼料。

甘蔗屬植物為多年生、粗壯草本;有廣闊、多分枝、被絲毛的圓錐花序;小穗小,有1小花,無芒,成對,一無柄,一有柄,孿生於易逐節斷落的穗軸各節,均兩性或上部的稀為雌性,下承托以長柔毛;穎稍硬;雄蕊3;花柱長而羽毛狀;果離生。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分類

形態特徵

甘蔗育種家對常用的親本材料進行親緣關係分析,發現現有親本主要來自常用的原始祖先熱帶種(Saccharum officinarum)、印度種(S.barberi)、割手密(S.spontaneum)和大莖野生種(S.robustum),全世界甘蔗栽培種十之八九均含有這幾個親本血緣。多年生草本。稈高大粗壯,常實心,具多數節,基部數節生有氣生根。葉舌發達,或具纖毛;葉片線形寬大,中脈粗壯。頂生圓錐花序大型稠密,由多數總狀花序組成;小穗孿生,一無柄,一有柄,均含1兩性小花;總狀花序軸逐節折斷;有柄小穗自柄上脫落,無柄小穗連向小穗柄一併脫落;兩穎近等長;草質或上部膜質,背部無毛或具長柔毛,第一穎常具2脊,第二穎常為舟形;基盤多具長於其小穗的絲狀柔毛;外稃透明膜質,邊緣具纖毛,第一外稃內空,有時具1脈;第二外稃窄線形,頂端無芒;第二內稃常存在;雄蕊3枚;柱頭自小穗中部之兩側伸出,花柱短,多不露出於小穗之外。染色體小型,基數x=10。

生長環境

斑茅

生于山坡和河岸溪澗草地。

甜根子草

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平原和山坡,河旁溪流岸邊、礫石沙灘荒洲上,常連片形成單優勢群落。

甘蔗

是全世界熱帶糖料生產國的主要經濟作物,尤其在東南亞太平洋諸島國、大洋洲島嶼和古巴等地。

竹蔗

我國有種植,在緯度偏北、海拔較高的地方生長。

細稈甘蔗

我國廣西、雲南等地有種植

分布範圍

約含8種,大多分布於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我國有5種。

分類[1]

甘蔗屬約有12個種,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我國常見的與甘蔗有性雜交育種有密切關係的種主要有熱帶種、中國種、印度種三個栽培種和割手密、大莖野生種兩個野生種。

(一)熱帶種

又名高貴種。植株高大,高2-4m,莖粗2.5-4.5cm。莖色黃綠或紫紅色,表皮軟,常披蠟粉,常有水裂、木栓斑塊及木栓條紋。芽形狀多樣,着生在葉痕位置不等,芽翼發達。葉片寬大,長50-150cm,寬2.5-7cm,中脈粗厚。圓錐花序,長40-100cm,寬30-50cm,穗大而多分枝,穗軸光滑,支軸光滑或毛少。穎常為三枚,也有四枚。小穗第一穎具四脈,第二穎具三脈。小穗各部構造稍大,雌蕊孕性強。同對小穗無柄小穗先開。

熱帶種的蔗糖分較高,纖維分低,產量高,宜加工製糖及作水果食用,適宜於良好的氣候、土壤條件種植,主要適應熱帶地區栽培,其次是亞熱帶,但該種分櫱力弱,抗逆性差,病蟲為害較嚴重,在高溫、水肥條件好的地區才能較好發揮其增產潛力。

熱帶種經濟性狀優越,是世界甘蔗栽培育種的基礎種源,各國栽培的雜交品種中均含有熱帶種的血緣。該種品種類型很多,代表品種有撥地拉、黑車裡本、奧它希地(Otaheite)和黃加利(YellOW Caledonia)等。

(二)中國種(別名竹蔗、蘆蔗)

原產中國。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117-120。莖中等或細,莖徑2-3cm,高2-3m。莖青銅色、帶淡綠或灰紫色。蠟粉厚,節間多為細腰形。芽長卵形,芽溝明顯,芽尖超出生長帶。葉片較寬而下垂,寬2-5cm。葉緣無毛。葉鞘長於節間,無毛,鞘口有毛,葉舌膜質,葉耳常缺。難抽穗開花,花穗較大,長30-60cm,寬15-20cm,花軸具白色絲狀毛,鱗被無纖毛。 該種植株較大,糖分頗高,適宜加工製糖。分櫱一般,早熟,耐旱,耐寒,耐瘠,抗嵌紋病,染黑穗病,適應性強,適宜亞熱帶及溫帶地區栽培,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主要品種有竹蔗和蘆蔗。國外典型類群或代表品種有育巴(Uba)、沙力打(Saretha)等,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伊朗和馬來西亞等地。 該種在亞熱帶地區遺傳性狀穩定,是極其重要的種質資源。但由於難抽穗開花,花粉育性低,在雜交育種中的利用尚少。 · (三)印度種

起源於印度,主要分布於印度恆河流域。該種體細胞染色體數2n=90-92。因其形態似中國種,國外一些分類學家將其並人中國種內。 該種植株矮小,節間圓筒形,莖細,莖徑一般為1.0-1.5cm,莖色灰綠帶紫紅,外皮堅硬,蠟粉厚,成熟時莖有空心。芽細小,卵形,芽尖不超生長帶,芽翼周圍有缺刻,並有長毛。葉片狹窄,寬20cm,長160-180cm,中脈不發達。花穗小而短,長30-50cm,寬20-30cm,分枝少而下垂,穗軸有長毛,鱗被無毛,難開花,花粉發育良好。分櫱多,宿根性好,纖維多,含澱粉多,;!糖分較高,早熟,耐旱,耐瘠,耐寒性較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特別抗萎縮病,耐粗放栽培。

印度種又可分為四個類型:芒高(Mungo)、那高利(Nargori)、島路(Dhaulu)和沙黎達(Saretha),其代表品種為春尼(Chunnee)。春尼莖細,宿根性強,抗寒,抗病,具有很高的育種價值,是亞熱帶、溫帶地區重要的甘蔗種質資源。

(四)割手密(又名甜根子草)

割手密體細胞染色體2n=40-128。類型繁多,分布甚廣,30°S-40°N之間均有分布,但集中於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印度、中國、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地區種類最為豐富。

該種莖細小,莖徑0.4-1.5cm,類型間變異很大。莖色多為青黃色或象牙色。節大,節間呈細腰形。莖大部分空心,組織木質化,表皮堅硬,蠟粉帶厚,根帶寬,根點稀少。芽三角形或卵形,芽小而長,超生長帶,芽翼有毛。葉片細,長30-100cm,寬3-6mm。葉鞘多數無毛,少數有毛。早花,小圓錐花序,花銀白色,穎常為四枚,鱗被具纖毛或無毛。生勢強,分櫱多,宿根性好。具地下根莖,纖維多,汁少,糖分低。

割手密是栽培甘蔗的祖先植物,亦是世界甘蔗雜交育種的重要原始親本,在甘蔗育種史上貢獻很大。世界各國現有的甘蔗雜交品種均含有該種的血緣。由於其種類多,生態類型複雜,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已列為甘蔗育種上最寶貴的種質資源之一。

(五)大莖野生種(伊里安野生種)

原產南太平洋群島新幾內亞一帶,僅分布於婆羅洲、新大不列顛及西里伯斯島等地。我國現有的類型系近年引進的。

該種類型較多,染色體數為2n=60-120。其性狀與栽培甘蔗較為接近,但生勢旺盛。植株比割手密高大,株高可達10m,直立或斜生,具地下根莖。地上部分不分枝,莖色青綠或黃棕色,略帶紅色。莖徑2-3cm。節大,生長帶突出,生長帶黃色或棕紅色。節下具明顯蠟粉帶。芽小,倒卵形。葉片披針形,中脈發達,葉鞘毛群發達。花穗大,長40-90cm,寬30-40cm。花穗主軸與支軸毛短而稀,花穗分枝長,有節,質脆。小穗互生,穎有二枚如有第三枚則極微小。第一穎具一脈,第二穎無脈而透明。莖質硬,抗蟲、抗風能力強,纖維多,糖分低,宿根性好。

大莖野生種與割手密一樣,為甘蔗雜交育種之基本種質。我國台灣以它為原始親本育成很多抗風品種,大陸僅引入一個類型,但已獲得不少雜交後代。

參考資料

  1. 甘蔗屬,百度,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