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瓜蔞子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瓜蔞子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瓜蔞子

【生境分布】

中國分布於華北、中南、華東及遼寧、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分布於朝鮮、日本、越南和老撾。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中華栝樓(雙邊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乾燥成熟種子。

【藥材歷史考證】

栝樓的始載本草《神農本草經》曰:「栝樓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一名地樓。」《本草圖經》曰:「今所在有之。實名黃瓜。……根亦名白藥,皮黃肉白。三、四月內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作叉,有細毛,七月開花,似葫蘆花,淺黃色。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黃色。

二月、八月采根,刮去皮,曝干,三十日成。其實有正圓者,有銳而長者,功用皆同。」《雷公炮炙論》曰:「其栝並樓樣全別。若栝,自圓,黃皮厚,蒂小;若樓,唯形長,赤皮,蒂粗,是陰人服。若修事,去上殼皮革膜並油了。」《日華子本草》云:「栝樓子,味苦,冷,無毒。補虛勞,口乾,潤心肺,療手面皺,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炒用。」

《本草綱目》曰:「栝樓,古方全用,後世乃分子瓤各用。」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栝樓實(全瓜萎)原為子、皮同用。後來的《雷公炮炙論》、《日華子本草》才有子、皮單用的記載。[1]

【植物形態鑑定】

1.栝樓:多年生草質攀援藤本,長達10m;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莖多分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0cm;卷鬚細長,3~7分歧;葉片紙質,近圓形,長5~20cm,3~7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僅有粗齒而不裂,裂片菱狀倒卵形至長圓形,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彎缺深2~4cm,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或在枝條上部單生,花序長10~20cm;

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3cm,寬1~2cm,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花萼筒筒狀,長2~4cm,頂端擴大,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倒卵形,長20mm,寬18mm,頂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雄蕊3。雌花單生,花梗長7.5cm;花萼筒長2.5cm,裂片與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柱頭3裂。瓠果橢圓形或圓形,長7~10.5cm,成熟時黃褐色或橙黃色;種子多數,卵狀橢圓形,壓扁,長11~16mm,近邊緣處具稜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2.中華栝樓與栝樓主要區別特徵:葉片闊卵形至近圓形,3~7深裂,通常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極稀具小裂片;苞片小,長5~16mm,寬5~11mm;花萼裂片線形;種子稜線距邊緣絞遠。

【藥材性狀鑑定】

1.栝樓:呈扁平橢圓形,長12~15 mm,寬6~10mm,厚約3.Smm。表面淺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邊緣有1圈溝紋。頂端較尖,有種臍,基部鈍圓或較狹。種皮堅硬;內種皮膜質,灰綠色,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2.中華栝樓(雙邊栝樓):較大而扁,長15~19 mm,寬8~10mm,厚約2.5mm。表面棕褐色,溝紋明顯而環邊較寬。頂端平截。

【藥材顯微鑑定】

種子橫切面:

1.栝樓:種皮表皮細胞1列,長方形,長36~55μm,直徑10~22μm,壁具條狀增厚紋理,在稜線處表皮細胞延長呈柵狀;外被角質層。厚壁細胞6~15列,壁木化;外側細胞較小,向內細胞大小不一,排列不規則;最內1~2列為石細胞,石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厚10~15μm,排列緊密。腔隙薄壁組織為4~6列星狀細胞,壁微木化。色素層細胞擠壓皺縮,界線不清楚。種脊維管束位於腔隙薄壁組織的兩端。外胚乳外層細胞的外側壁角質化,其餘細胞皺縮,內胚乳細胞1列,類長方形,內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中華栝樓:種皮表皮細胞長34~72μm,直徑12~48μm,外緣具齒狀突起。厚壁細胞9~19列,最內3~4列為石細胞,石細胞類方形或不規則多角形,壁厚10~12μm,鑲嵌排列。

【採集加工】

季採摘成熟果實,剖開,取出種子,洗淨,曬乾。切片,曬乾。

【飲片炮製】

1.瓜蔞子:除去雜質及乾癟的種子,洗淨,曬乾,

2.炒瓜蔞子:取淨瓜蔞子,照清炒法(見附錄)炒至微鼓起,用時搗碎。

【性能功用】

甘,寒。歸肺經胃經、大腸經。潤肺化痰,滑腸通便。用於燥咳痰粘,腸燥便秘。內服:9~15g。水煎服。本品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附註】

1.置通風乾燥處貯藏。

2.我國華東地區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所用的栝樓子,為同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Ser.) Maxim.的乾燥種子。名稱上雖與瓜蔞子有混淆,但並無藥物錯用,處方寫瓜蔞子即給正品瓜蔞子,寫栝樓子則給王瓜子。王瓜產於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其原植物主要區別特徵:多年生攀援藤本。塊根膨大呈紡錘形。

莖多分枝,有卷鬚。葉互生;葉片掌狀分裂,常有3裂,輪廓略呈三角形;花雌雄異株,雄花花序總狀,雄花苞片及花萼裂片均為線形,長不及6mm,全緣,反折;花冠白色。果實呈卵圓形、卵狀橢圓形或球形,長6~7cm;種子橫長圓形,長7~12mm,7~14mm,3室,中央室呈凸起的環帶,兩側室大,近圓形。

王瓜子的藥材性狀鑑別特徵:略似螳螂頭狀或十字形,中部隆起一寬帶,俗稱「玉帶纏腰」,兩側各具一扁圓形空室。長9~12mm,寬10~14mm,厚6~8mm。表面粗糙,灰棕色至黑棕色,有小顆粒狀突起。種皮破開後可見3室,兩端室內中空,各有1孔,中間一室較大,內有2片長方形子葉。氣微,味淡。[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