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杲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杲鋪鎮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地處平原縣西北部,東南與王打卦鎮為鄰,南連恩城鎮,西鄰武城縣郝王莊鎮,北接德城區黃河涯鎮,行政區域面積72.6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王杲鋪鎮戶籍人口為35849人。 1958年9月,成立王杲鋪公社;1996年5月,撤鄉設王杲鋪鎮。截至2020年6月,王杲鋪鎮轄5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王杲鋪村。
2019年,王杲鋪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1]
歷史沿革
據史載,西漢置繹幕縣,王杲鋪鎮駐地一帶,曾是繹幕縣治所,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十六國冉魏時期,後趙舊將殷勤乘亂割據,在此稱趙帝。隋大業初年,繹幕縣廢,入安德縣。後改為村。
簡介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注重"三個文明"共同發展,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普先進鄉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體育運動先進鄉鎮"、"德州市文明示範鄉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全市蔬菜生產先進鄉鎮"、"德州市經濟強鎮"等榮譽稱號。
鎮黨委、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落實十六大精神,以小康建設為總抓手,有正大紙業、興正實業、康貝飲料、杲城實業等骨幹企業,就業人員4000餘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冬暖式大棚達到7000多個,建成種養加小區40多個;發展馬頰河沿岸蛋鴨養殖帶,存欄量達100萬隻。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企業78個,個體工商戶786戶,開展農村小康示範村建設,8個小康村基本成型。建木炭基地3處,擁有木炭窯1000多個,京津蔬菜園區成為魯西北最大的瓜菜集散基地。
經濟
鄉鎮企業蓬勃興起。已發展起以造紙、化工、儲運、建材、塑料顆粒加工、木炭加工、糧食加工、工藝製品為主導的 32家骨幹企業。杲城實業、康貝飲料、正大建材、林海木業等民營企業迅猛發展,每年企業投入過1億元,正大紙業已躋身全市十強企業之列。
民營經濟,第三產業方興未艾。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 3000家,60多個門類,年產值4.4億元,從業人員8300人,杲城實業有限公司擁有資產1880萬元,職工750多人,年上交利稅320多萬元,連年被縣委、縣府評為"納稅先進企業"。全鎮現有各類集貿市場和專業批發20市場多處,年貿易成交額5.5億元,市場活躍。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冬暖式大棚達到7000多個,建成種養加小區40多個;發展馬頰河沿岸蛋鴨養殖帶,存欄量達100萬隻。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企業78個,個體工商戶786戶,開展農村小康示範村建設,8個小康村基本成型。建木炭基地3處,擁有木炭窯1000多個,京津蔬菜園區成為魯西北最大的瓜菜集散基地。
遺址
夏家墳位於今王杲鋪鎮楊詩莊村南。據《重修恩縣誌?輿地誌》記載:"三國夏侯惇墓,在縣西北楊詩莊(今王杲鋪鎮楊詩莊)南,俗呼為夏家墳,形似土阜。民國二年(1913年),有周全莊(今恩城鎮周全莊)耕田者陷入地內,見有棺石,載雲:夏侯惇墓"。據今楊詩莊年長者回憶,少時莊南有一土阜,俗稱"夏家墳"。土阜周圍曾有石人、石馬。祖輩相傳,漢末曹操大將夏侯惇葬於此處。因多年耕作及村民取土,今土阜已被削平,石人、石馬及原墓已無蹤影,僅有零星石塊、青磚散見於地表。1999年,夏侯惇墓遺址被列為全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史料記載,此處的確葬過夏侯惇。據《三國志?魏書》記載:夏侯惇(?-220),字元讓,沛國譙人,與曹操為同輩兄弟。曹操初起兵時,常為裨將。曹操被封為奮武將軍時,以夏侯惇為司馬,後升遷折衝校尉。曹操征伐呂布時,夏侯惇跟從征伐,在激烈的戰鬥中,被呂布部將曹性射中左眼,大叫一聲,用手拔箭,連眼珠拔出,大呼:"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一槍搠透曹性面門,死於馬下。建安十二年(207年),夏侯惇封邑達4300戶。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為都督,被曹操稱之"天下奇才"。曹丕代漢後,夏侯惇被拜為大將軍,不久病逝。
農業
農業生產高產高效。通過實施科教興鎮戰略,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 6600個,面積1.8萬畝,主要有黃瓜、以色列七彩椒、西紅柿、大棚桃、杏30多個品種,年產各類新鮮蔬菜8萬噸,是省級"蔬菜生產明星鄉鎮"。投資240萬元建成占地150畝的蔬菜專業批發市場,是魯西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1億公斤。與瀋陽豐澤公司合作,積極建設綠色蔬菜生產基地,生產的"果牌"無公害蔬菜遠銷京、津、浙、滬及東北地區,補譽為"就津蔬菜園區"。
文化
王杲鋪村高蹺秧歌久負盛名。每年在春節過後,王杲鋪村秧歌隊除在當地演出外,還北到德州,南至泰安演出,每年正月泰山廟會期間,秧歌隊踩着高蹺到泰山進香,沿途為群眾演出。有一年,他們曾踩着高蹺,隨着鑼鼓的伴奏,在陡直的盤山路上,上下翻飛。"王杲鋪高蹺秧歌登泰山"的佳話至今在魯北、魯中一帶民間廣泛流傳。王杲鋪村秧歌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打花棍、龍燈、旱船、蹊蹺燈、老漢推車、王小趕腳等。還有青蛇、白蛇、老漁翁等,參加人員有數十名,另外還有10餘人的鑼鼓樂隊伴奏。
除了秧歌演出活動,大量民間藝人的遊藝活動也十分活躍,而且不拘形式,如說書、變戲法、魔術、氣功等。1950年以後,王杲鋪建立了文化站,農閒時間組織群眾排練和演出節目。其中包括呂劇、京劇、河北梆子、評劇、歌劇等5個劇種,演員達六、七百名。
如今,王杲鋪鎮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更加繁榮和活躍。共有鎮、村業餘劇團17個,1992年12月,王杲鋪鎮舉辦了第一屆"慶豐杯"農民文化藝術節,演出隊伍達到30多支,參演人數近千人。此後,該鎮每年都在11月或12月舉辦農民文化藝術節。[2]
基礎設施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規劃前景嶄新亮麗,全鎮已修建鎮村公路 15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德州33路公交車貫穿52個村莊。全鎮現已安裝程控電話5200部,是全省每一個電話鎮。鎮駐地全部普及自來水、有線電視。郵電、聯通、移動通訊三座微波鐵塔直插雲天,通訊快捷。擁有全市最大的鎮級變電站,變電能力為8500千瓦,工農業用電無後顧之憂。以105國道為中心,從正大紙業到平武河兩側各750米,闢為正大工業園區,區內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鎮黨委、政府積極實施了"十、百、千、億"工程,即每年引進10家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項目,引進100家投資30萬元以上的工商戶,年增加就業人口1000人,實現固定投資超億元。
骨幹企業
正大紙業、興正實業、康貝飲料、杲城實業就業人員4000餘人
蔬菜協會
王杲鋪鎮蔬菜協會始建於1985年。多年來,協會本着"專業協會搞服務、批發市場作龍頭、合作促進產業化"的總體思路,先後培植林果、瓜菜兩大主導產業,全鎮經濟總量一年一個台階。2007年農業總收入3.15億元,果菜兩大主導產業占有2.5億元,財政收入8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0元,其中果菜占有2980元。總結全鎮近幾年,可以說蔬菜協會有力地促進了全鎮農村經濟的發展,顯示了強大的實力和巨大活力。
王杲鋪鎮蔬菜協會資產總額達370餘萬元,其中農民股金155多萬元。股東7600多戶,占全鎮總戶數的95%, 協會組織共有8個經營實體,其中專業批發市場資產150萬元。上述經營實體全部註冊,共聘用人員54人,另外蔬菜專業批發市場還常年招用200多人從事司磅、選菜等市場服務管理。王杲鋪鎮蔬菜協會在組織建設上,民主選舉產生理事會由9人組成,監事會由7人組成。協會下設52個分會, 各分會都選舉有技術、會管理、善經營在群眾中有一定威望的農民會員為理事會成員。主要任務是,承擔鎮協會統一安排的農產品生產,物資統一供應,技術指導等具體任務。在技術服務上,鎮農民協會與中央、省、市級20多家科研部門、大專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協作關係,先後聘請50多名專家教授,定期舉辦培訓班,向農民傳授種植管理技術。在資金互助服務方面,協會面對會員,每年拿出40多萬元,扶持專業化生產,幫助有困難的會員上大棚。同時,每年無償拿出10多萬元,為會員的蔬菜大棚辦理災害性保險業務。98年以來協會每年繳納稅金30多萬元,分紅20萬元左右。通過統一辦理保險和統一請專家教授講課,聘請技術員等方式,向農民返還利潤15多萬元。
王杲鋪鎮共有蔬菜面積1.5萬畝冬暖式大棚6600個種植的品種有:黃瓜、西葫、西紅柿、桃、杏、葡萄等。產品遠銷東北地區、京津、山西、內蒙、上海、南京等地。自2002年以來,蔬菜協會面對農業部制定的五年內全部實現"蔬菜無公害化"的現實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蔬菜批發市場實行"市場准入制度"和"場地 掛鈎"的政策,我們的目光鎖定在城市居民高消費階層,積極搶占市場制高點,通過各種措施,努力提高農產品品質,促進農產品進檔升級。協會引進"豐天豐澤"生物有機肥、"三安"生物有機肥,在全鎮8000個大棚推廣應用,黃瓜實行納米套袋保鮮技術。生產的無公害蔬菜協會全部回收,價格高於普通蔬菜最低每公斤0.40元,產品全部銷往大中城市超級市場,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將實行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對全鎮3000個大棚戶建檔立卡,並按排專職技術員對每個蔬菜大棚進行指導和監督。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對使用的農藥、化肥進行嚴格的篩選,確保農產品的化肥、農藥不超標,基本達到綠色食品標準。2002年11月份,山東省農業廳對協會生產的"杲牌"黃瓜以及生產基地的水源、大氣狀況、和土壤條件進行了嚴格的檢驗,批准"杲牌"黃瓜為"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又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的"無公害農產品"認定,2006年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
榮譽
被授予"全國科普先進鄉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體育運動先進鄉鎮"、"德州市文明示範鄉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全市蔬菜生產先進鄉鎮"、"德州市經濟強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