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興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興江

王興江,山西中宇職業籃球俱樂部董事長。1986年到1995年,是王興江生意場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王興江收穫了他的第一桶金,從1個車到近六千萬元的積累。他的1個車,是3萬元起步,買的第一輛老解放貨車,跑的是運輸。他的近六千萬元,是河南漯河的鋼材加工企業。後來經過6年艱苦歷程,他終於把龍城男籃帶上正軌,球隊漸入佳境。2013年俱樂部轉讓。

簡介

學校、工廠、接受再教育、進國企,37歲之前的王興江,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沒有什麼兩樣。1個貨車、1個車隊,籌辦公司、建立集團,37歲之後的王興江,人生道路開始風生水起。


第一個黃金期從1986年到1995年,是王興江生意場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王興江收穫了他的第一桶金,從1個車到近六千萬元的積累。他的1個車,是3萬元起步,買的第一輛老解放貨車,跑的是運輸。他的近六千萬元,是河南漯河的鋼材加工企業。

近十年間,王興江創業,用的是最笨拙的辦法,沒有一個投機性質的生意,沒有上市圈錢。生碰生、硬碰硬,一身汗、一身血。之所以發展速度快,是因為趕上了機遇。幾次鋼材熱,他都正逢其時。

1989年,王興江做的是鋼錠的加工銷售。當時,最困難的是原材料。為買鋼錠,他得去排隊等上一個月。做生意首先是人品,而王興江之所以能夠成功,就靠的是大家信賴。合伙人都把錢交給王興江,由他往各大鋼廠跑,採購原材料。

5年下來,王興江的賬本上,多了近六千萬元。

從小本經營到家財萬貫,王興江獲得了成功。窮人乍富,當時的王興江不過40來歲,有些忘乎所以。有兩個月的時間,王興江只花銀行里的存款利息,吃喝玩樂。除此之外,什麼都不做。這樣的日子,很快讓他覺得沒了意思於是,王興江決定出國走走。

海外之旅

1996年,他第一次走出國門——菲律賓。當時的菲律賓,經濟落後,國會議員都勸他到那進行投資。接着,王興江又去了歐洲。在那裡,他看到了什麼叫做進步、什麼叫做生活。在一家飾品店,一顆珍珠賣3萬美元。當時王興江的身上總共就2萬美元,連一顆珍珠也買不起。

海外之旅,激盪了王興江的胸懷,「咱這還叫個有錢?」國家與國家、個人與個人的差距,刺激了好勝的王興江。自此,他把「萬元戶」、「暴發戶」的心態,徹底甩在了腦後。

重投事業

在河南漯河,王興江重新投入了自己的事業。此後的5年,王興江暫時放棄一切愛好,沒有打過籃球、沒有寫字作畫,全力以赴做事業。人生目標,在王興江心中,再次樹立,「一是給國家做貢獻,二是與外國爭一爭「。轉戰河南漯河的五年,是王興江的生意最困難的時期。1997年時期,國家對原料限制非常厲害,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競爭劇烈。1997年,他剛把廠子增加投資1500萬進行擴建。等米下鍋的日子,最是難熬。

競爭

作為一個鋼材加工企業,原料都得到國有企業去購買。因為競爭,長治鋼廠原供一年30萬噸的鋼坯,只給3000噸。原料的急劇縮減,導致產量的大幅下跌,由原來的33萬噸,降到了18萬噸。

不能坐以待斃,只能尋找出路。王興江來到山西,發現了絳縣541軍工廠。541廠正值「軍轉民」的變革時期,整個煉鋼車間都在閒置,門緊鎖着,王興江從窗戶中鑽進了廠房。王興江的到來,為煉鋼車間帶來了希望。541廠的廠長許諾,只要你承包,把700個職工養起來,承包費用一分錢不要,每出1噸鐵提10元錢就行了。

飛速發展2000—2002年,是中國的第二次鋼材熱。王興江的鋼廠,年產量50萬噸,企業再次迎來了飛速發展。 總是承包別人的廠子,541廠又地處深山,王興江想有更大動作,卻感到了空間的桎梏。

曲沃「劫持」

2003年,在臨汾的幾個縣,王興江進行了考察,準備建立自己的鋼廠。在翼城,王興江與縣裡達成了初步意向。從翼城歸來,走到與曲沃交叉的路口,幾輛轎車已經在那裡等候多時。王興江被「劫持」了。

「劫持」他的是曲沃縣的縣委書記、縣長。被「劫」到曲沃縣後,王興江與書記、縣長展開了深談。相比翼城,曲沃在政策、土地等方面,開出了更多的優惠條件,真正打動王興江的是曲沃縣領導的工作作風。「人家身為一縣之長,能夠做到如此地步,為什麼?咱搞企業,在哪兒都是一樣搞。」

在曲沃縣高顯鎮,一塊閒置的無人居住、不長莊稼的窪地,同時也是一塊鹽鹼地,進入王興江的法眼。就在這個地方,山西中宇(也就是原來的山西宇晉)悄然崛起。從冶煉車間到軋鋼車間,王興江一手打造了自己的鋼鐵王國。中宇集團在漯河、臨汾等地有7個子公司,總資產約33個億。兩個速度,兩年辭職獲批與8天建廠投產。這兩個讓人費解的數字,卻折射着中國經濟變革進程中,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效率的天壤之別。

遺憾辭職

王興江原是邯鄲市物資局的科級幹部。物資局,就是坐在辦公室里把生產資料加價再分配,是當時的吃香單位。王興江是學會計的,職稱評到了助理統計師。為什麼要破門而出?有兩個原因。第一,單位有派系之爭,人事鬥爭激烈;第二,他本人的工作,也就是做兩本賬,「我用4天就做完了,剩下的26天都在乾熬?」 。

熬不下去了,王興江向單位提出了辭職。那一年,王興江37歲。但從提出到批准,就用了兩年的時間。「領導不簽字的話就算開除,而我有17年的工齡。」

從單位跳出來,家庭阻力也相當大。王興江和家人說:「如果成功了,你們都跟着沾沾光;萬一失敗了,就靠你們養活。」與眾多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不同,在中宇集團中,始終沒有王興江的家人來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什麼樣的體制,產生什麼樣的速度。光辭職就用了兩年的王興江,沒有想到,他僅僅用了8天的時間,就能建設廠房順利投產。

在找到絳縣541廠荒廢的煉鋼車間後,王興江馬上行動起來。他一邊談合同,一邊修車間。斥資50萬元,使用30個修理工,僅用8天時間,在談判完成的同時,車間開始投產。又過了兩天,車間順利流出鐵水。

企業幾經輾轉,為什麼還能維持旺盛的生機?其中關鍵的因素是,他有一支穩定的團隊。在王興江的旗下,70%的力量相當穩定。不論遇到國家調控,還是行業政策,這些人都跟着他四處創業。兩記扣籃籃球只是王興江性格的一個投影。「我的個性比較強,總想超過別人」,王興江自言,「有時晚上想起來,球隊比工廠還讓人睡不着覺。在球場上競爭不過人家,心理相當不平衡」。

籃球抱憾

這份好勝的品格,王興江的人生中一以貫之。青年時代的他,吃飯、走路,都拍着個籃球;青年時代的他,在西北風中的一盞孤燈下,練球揮汗如雨;青年時代的他,籃球生涯的高度是入選石家莊青年隊、河北省青年隊。

沒進省隊,沒進國家隊,始終是個遺憾。「不能打球,就搞球吧。」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山西宇晉,以及宇晉的兩個甲B第三;才有了斥資800萬元,收購河南仁和進軍CBA賽場;才有了今天的山西中宇,結束了山西沒有三大球頂級職業球隊的灰暗歷史。

「從搞籃球的第一天起,就沒想着賺錢。體育不能算經濟賬,它的精神力量是無形的。」王興江說。

中宇比賽無數,但有兩記扣籃,讓王興江記憶猶新。上賽季,山西主場戰上海。拿下山西後,上海就進入前八名,打進季後賽。上海隊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又在中宇隊員的頭上,來了一記扣籃。場下觀戰的王興江覺得,比分贏那麼多了,還要扣籃,這是侮辱。這個賽季前,在山西與北京的熱身賽中,北京球員想「

霸王硬上弓」,中宇球員單濤兩個大步飛跨過來,一個巴掌,把對方連人帶球蓋倒在地。這記蓋帽,讓王興江特別賞識。儘管犯規了,但王興江認為,這保住了士氣,打出了血性。

「人在陣地在,決不能讓對方在你腦袋上扣籃「,王興江給自己的球員下了一道這樣的命令。

對王興江的「血性」,還有一個註腳就是——一輛報廢的寶馬轎車。上賽季第七輪,山西隊主場加時賽不敵北京隊,讓王興江怒火攻心。從太原回臨汾時,他一邊打電話發火,一邊開車。結果,一不留神,寶馬車掉進了10米深的山溝,寶馬當即報廢,幸好人安然無恙。

體育就是精神

儘管山西中宇實力一般,但王興江的心氣很高。他覺得自己的球隊,必須在籃球圈混出個名堂來。在他看來,「體育就是精神」。輸的不是比賽,而是自尊心。不靠其他非常手段,就通過小伙子的死磕硬撞,殺出一條血路來,就像民營企業要在合資、外資、國企的圍追堵截中,求生存求發展。「辦企業、搞體育,拼的就是一口氣。」

出售球隊

從2013年初開始,山西中宇俱樂部男籃要離開山西的消息,就通過各種渠道傳播開來,在中國籃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13年四月,之前傳了很久的傳言終於被確認,山西中宇男籃以約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北京控股集團,俱樂部已經提出了轉讓申請報告。王興江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出轉讓球隊的無奈。

太原晚報:山西中宇俱樂部成立以來,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由弱變強的過程,得到了山西球迷的熱愛,也成為一支在全國有影響的球隊,那麼,這支球隊為什麼要離開呢?

王興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營困難,入不敷出。這些年來, CBA各個俱樂部的投入越來越大,一般的俱樂部一個賽季就得投入四五千萬;投入高的,還能達到上億元。你也知道,三大球職業俱樂部花費巨大,資金是俱樂部正常運轉的基礎,沒有充足的資金,就無法引進好的球員,就無法在後備力量的培養上充分投入,球隊也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績。

我在山西的鋼鐵廠在2008年就沒有了,又沒有新的實體企業,球隊每個賽季虧損的一兩千萬,都得吃老本。我的能力有限,實在撐不下去了。總不能坐吃山空,導致這支球隊走下坡路,最後解散吧。

另外,我的年齡也越來越大了,精力也明顯地下降了,現在CBA各俱樂部老闆當中,我就屬於高齡的了。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