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狼山風景名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狼山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著名的六大風景區之一,狼山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西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蹟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

相傳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傳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年)州牧楊鈞覺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為琅山,後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後人又稱之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這個雅致的別稱。[1]

主要景點

嗇園

自1926年建成至解放初,張謇墓園一直由張氏家人管理。1956年,張謇墓園交由國家管理,1958年5月由張氏家屬提議改名為「南郊公園」。1976年開始,南通市人民政府先後三次征地擴園,修築景點,現嗇園總面積達11.68公頃。1983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在原地重建了張謇父子墓塋、墓闕。1985年復立張謇銅像,並改稱「嗇園」。

嗇園還是一座天然植物園,現有各類樹木59科140種計萬餘株。這裡不僅有常見的花卉、樹木,還有稀罕的日本柳杉、百年龍柏等名貴樹木;不僅有蒙蒙如茵的草坪,還有青翠蔽天的竹園;不僅有現代風格的水榭軒閣,也有古典、質樸的茅亭、竹亭和引人入勝的牡丹芍藥百花園。園內東南隅,建有「魚樂廊」,這裡溪水清澈,游魚可數,上有曲折迂迴的小橋溝通,與南側形若遊艇的「環溪映山樓」隔水相望。

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色,使許多遊人流連忘返,也使張謇墓園顯得更加肅穆莊嚴。 今日嗇園,張謇墓塋端莊肅穆,塑像巍然高矗,佳木成蔭,環境雅靜,是人們瞻仰和紀念張謇先生的最佳處。

駱賓王墓

在松柏掩映下的狼山東,有唐駱賓王、宋金應將軍、清處士劉名芳的墓廬。駱賓王,義烏(今浙江義烏)人,與楊炯、盧照鄰、王勃並稱為初唐四傑。他7歲即能作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極負文名,但年輕時頗為潦倒,「落魄無行」。曾於李元慶幕府,做過武功、長安兩縣的侍御史,後因屢次上疏言事,獲罪入獄,貶為臨海縣丞。武則天即位後,揚州刺史於光宅元年(684)起兵反周,駱賓王參與轟動一時。武則天讀後被駱賓王的文才震動,嘆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後徐兵敗,駱賓王從之,擬自長江口逃亡高麗,行至海陵(今泰州,當時領有南通),遇到大風,木船無法東行,將士譁變,眾人跳水逃生,駱賓王即亡命於「邗自白水盪」(今啟東呂四一帶);而追兵將領怕承擔對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殺了與他們相貌似的兩個人交差,駱賓王遂得以隱名活了下來。死後葬於南通。駱賓王家鄉義烏有其衣冠冢,其後人並云:本墓實在崇川。後人追思莫措,又為衣冠冢以表不朽。

駱賓王的墓直到明末才被發現。據朱國楨《涌幢小品•駱賓王冢記》載:明正德九年,南通有一個曹性農民在城北黃泥口開荒掘地,發現一墓,題名唐駱賓王之墓。他打開墓一看,見一人衣冠如新,非常害怕,立即將墓用土蓋好,只將石碑帶回。後來想想還是害怕,就將碑打碎,扔回回處。清朝乾隆十三年,閩處士劉名芳居軍山,編撰五山志,聽說此事,就到黃泥口搜尋,「訪得之:一抔殘土,半浸水中,掘地得斷石『唐駱』二字,唐字未損,駱字蝕其下半矣。」因請於太守董公(董權文),效前守彭士聖移金將軍墓故事,移葬狼山。一代文雄,從此長眠狼山。

金滄江墓

沿駱賓王墓石階向上,翠木掩映中,挑出一方墓台,那就是朝鮮愛國詩人和著名歷史學家金滄江的墓。金滄江墓冢用混凝土澆成,前立石碑,碑上刻「韓詩人金滄之墓。」

滄江名澤榮,字於霖,別號滄江、長眉翁、韶濩生。1850年出生於朝鮮開城府,祖居慶尚道花開縣。7歲開始受學,42歲以詩考中進士。歷任史局編修,中樞院參書官兼內閣參書官、弘文館纂輯所委員等職,官至三品通政大夫,主要從事編寫朝鮮國史的工作。對於史事,他據實直書,對朝鮮積弱之由大膽直言,受到有識之士的崇敬。

1905年,日本侵略朝鮮。為了不做記戶亡國奴,金滄江攜妻女及大批史籍來華,在上海見到張謇。張謇早年隨慶軍駐朝鮮時就與金滄江相識,所以邀請金滄江來華居,安排到南通翰墨林印書局任編校。金滄江在來華以後,結識了很多朋友,如嚴復、梁啓超、屠寄等。南通的朋友則更多。朋輩的友好,讓金滄江感到「通州從此屬吾鄉」。他在南通整整生活了25年,他利用在通的穩定生活,編寫朝鮮國史和朝鮮詩文集,計有《韶濩堂集》、《韓史綮》等多種。金滄江在南通最初住在城東南畚營,後移居許家巷,1915年定居於西南營,自命其宅為「借樹亭」。

有亡國之痛的金滄江,無時無刻不關注着朝鮮的局勢,以致與人「談及朝鮮事,輒輟筆流涕,甚至痛哭」。當朝鮮愛國青年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後,他為之作傳。朝鮮亡國後,他着自製喪服三日,以記國恥。他為兒子取名光祖,意在光復祖國。愛國志士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他作陳情書致中國政府講述中韓唇亡齒寒的關係。南通士人為明朝抗倭英雄曹頂修停紀念,他慷慨賦詩,號召共同抵抗日寇。

1926年老友張謇去世,他傷感不已,感嘆「今日都來成一錯,奈何淮月奈江風「。1927年,中國政局動盪,金滄江感到借中國之力復國無望,遂於抑鬱悲憤中服毒自殺。金滄江逝世後,南通各界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公葬儀式,把他安葬於狼山。

三仙祠

三仙祠建於明代,清雍正三年(1725)重建,昔祀呂洞賓和張果老二仙,後以暫置文昌帝君像於內。遂訛稱為「三仙」。又據清修《南通州五山全志》記載,三仙應為隱居狼山仙人洞的虞真人、軍山煉丹台的燕真人、黃泥山仙人洞的龍舒仙女。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建三仙祠

三仙祠在清中葉時復改為狼山七房之一的法聚庵。當時狼山七房分別是東山門的福興庵、法乳堂東梵行庵、三仙祠法聚庵、望江亭下福慧庵(文化大革命時被拆除)、望江亭西白衣庵(亦於文化大革命中毀去)、山上鼎新庵、山腰葵竹山房中的准提庵,儼然江東一大全林。解放後在廣教寺的主丈育枚法師倡導下七房合一,成為統一的廣教寺。

三仙祠內庭院兩重,以廊圍之,東有一台前窺大江,風光極佳。白天長江如練,晚上明月照人。明人范國祿《三仙祠坐月》形容此地「明月隔峰起,清照深重重,一痕下山麓,匹練如長虹」,可謂佳景也。其西有集賢堂,堂前有一聯: 青山疊翠咫尺接層樓朝聽鐘聲暮聽潮獨此處風光萬種; 秀水柔情千年育吳楚西接雪山東接海唯故鄉氣象萬千。

林溪精舍

狼山南暢北幽,北麓可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裡林溪環繞,處處成景。在趙繪沈繡之樓西,香爐峰下有林溪精舍,與觀音禪院相鄰,建於1916年。精舍即書齋和講學之所,佛教修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精舍又取精進之舍之意。林溪精舍匾額為狼山風景區-林溪精舍 。

書法家秦能所書,下懸有張謇撰、孫淼書「已尋嵐壁臨空盡,別構新齋與竹齊」的門聯。林溪精舍旁的林溪是張謇在狼山規劃建立植棉試驗場而開闢的灌溉河,此地原來十分荒蕪,不通水利,無以灌溉,張謇特為開鑿護山河經小洋港而通長江。水利既通,山水環抱,林木相依,張謇就依溪築此林溪精舍。當年精舍之北還有一座木橋橫跨溪上。自狼山遠處見「五山拱北」摩崖大字巍然,穿曲徑,跨棧橋,至幽林中方見林溪精舍臥於水邊,景致極為宜人。張謇晚年自稱居士,在此流連忘返。林溪精舍的門上貼有「嗇庵居士習靜之所」的字條。

狼山天主教堂

南通狼山天主堂,又稱狼山露德聖母堂,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區南郊狼山北麓城山路花園路口處,是我國天主教十二大朝聖地之一,也是華東長江以北地區唯一的一處天主教聖地,在教會內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屬天主教海門教區。該堂建於1936年,為仿哥特式立體建築。總面積約5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教友近千人。

狼山天主堂地處長江北岸,歷史上因傳出多次聖母瑪利亞的顯聖,在1933年被羅馬教廷認定為朝聖地,並由教皇比約十一世親自頒賜「全大赦」(天主教中最高的一種特恩)。1936年,由著名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愛國者、天主教在中國第一位主教朱開敏主持新建大堂,由我國首批留學巴黎大學的著名建築工程師、上海首席測繪師潘世義設計督造,歷時一年,1937年5月9日落成。

新教堂為全新的立體式風格,融入了數十處獨特的建築元素,每個環節都有深刻的宗教、時代、民族、文化、地方內涵:教堂正面是當時最新穎的立體式立面、背面是傳統的哥特式轉角、屋面是中國古式的宮廷琉璃瓦、窗戶是歐式的宮殿型制、內部是仿巴洛克式的結構、祭台背景是寫實式的山洞、二樓迴廊是江南傳統式的徽派用法、立柱是拜占庭式的造型、天面是歌劇院式的裝飾,尤其是教堂鐘樓,反映出了潘世義的濃厚愛國心。其高33米,象徵耶穌的年齡,頂部立着的漢白玉十字架,寓意中國教會和教徒崇尚光明正大和仁愛和平。

鐘樓的外型為立體的戰鬥機型,藍本為我國第一架飛機外型,即是當年潘世義胞兄潘世忠獨自一人從法國駕機飛回的那架。寓意中國人民自立自強,不畏帝國主義強權,同時也祈願我國國力能早日騰飛。鐘樓頂部為燈塔,懸燈過後能照耀數十里,成為夜間江中船隻和過往行人的航標,也寓意着祈禱我國國運前途的光明希望。其藝術價值和學術地位極高,堪稱劃時代的里程碑,是蘇北新式建築的鼻祖。縱觀新堂,不大不小,卻美輪美奐,與山頂的廟宇遙相呼應,兩相媲美。在解放前,歐美諸多國家人士皆來此拜訪朝聖。著名愛國音樂家朱希聖譜寫的《狼山聖母歌》也傳唱大南北,名揚海外。

旅遊指南

為加快旅遊信息化建設步伐,打造"數字景區"品牌,2011年7月17日,狼山風景名勝區和南通移動無限城市戰略合作,目的在於藉助移動無線城市的網絡和平台,擴大景區旅遊信息化應用,此次合作的內容主要是以電子年卡、景區門票等手機支付應用為第一切入點,通過移動成熟的通訊技術和營銷平台實現年卡發行、使用、維護和門票支付等全程無線信息化管理,方便了中外各地遊客的遊覽,擴大了狼山風景區的影響力。

公交線路:乘坐公交5、14、86、88路至狼山站下車即到;或乘公交14路至北麓園站下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