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燕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燕詩又名《燕詩示劉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這首詩是作者寫給一位孩子獨自遠走高飛的劉姓老漢。此詩透過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過,深刻體會了父母的養育之恩。[1]

[]

詩作內涵

作者藉燕子懂得飛後便離棄雙親的習性,以及描寫燕子父母的悲哀,諷刺人們長大後便把父母拋諸腦後,完全忘記了他們的養育之恩.並在(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這段中告誡大家不要像燕子那般,要不將來可能會有相同的事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詩中修辭手法

第一,擬人。

把鳥雛的父母比作人類的父母一樣,有思想,關愛下一代。

觜爪雖欲敝, 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 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雛漸肥.

還有就是把成年的雛鳥比作成年人,來匯報自己的父母:

思爾為雛日, 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 今日爾應知

這是幾處很明顯的,說實話,這整篇詩,其實都是以出了剛開始幾句介紹背景,」人物「之外,其他都是以擬人的方法把鳥雛的父母一份份無私的愛展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對比。

母瘦雛漸肥,鳥雛的母親日益消瘦,然而小鳥日益強壯,體現了一絲絲溫暖的母愛。

第三,對偶。

須臾十來往, 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雛漸肥.

其實體現的最深刻應該詩前面的「須臾十來往」與「辛勤三十日」,

須臾對辛勤,十來往對三十日。

第四,摹繪

其實這首詩涉及到的是摹繪裡面的「摹聲」。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喃喃教言語, 一一刷毛衣.

卻入空巢裏, 啁啾終夜悲.

像「孜孜」,「喃喃」,「啁啾」,都是擬聲詞,屬於「摹聲」的範圍。

第五,借代

整首詩都是寫出一份份關愛,長輩對自己子女的愛都通過鳥雛的父母是如何把自己的孩子一步步艱辛的養大的過程來表現的,是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所以咯,鳥雛的父母就是借代現在孩子們的父母啦。

燕詩

【唐】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