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裊裊(蔣雙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炊煙裊裊》是中國當代作家蔣雙捌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炊煙裊裊
炊煙,屬於鄉村。
炊煙是鄉村的舞者,大大小小平平仄仄的屋背是它的舞台,雞鴨鵝是它的三牲樂團,不管日出還是日落,它都會高興的舒展着輕盈的身姿,似嫦娥奔月,翩翩而去。
清晨,父輩們扛着鋤、挑着糞箕,屁股後面跟着一條搖頭擺尾的狗兒,富態的鵝在屋前屋後的池塘或小溪里「曲項向天歌」。媽媽們則大多在廚房忙碌,鄉村的一天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看牛伢崽們在小山崗上,望着自家屋背上的「煙斗」,一邊欣賞牛兒咀嚼嫩草的滋味,一邊想象着那「煙斗」下面的情景,忙碌的母親可能在炒着血漿鴨;或是黃昏,夕陽將樹兒的影子當皮條一樣拉得老長老長的玩着,父輩們荷鋤而歸。看牛伢崽騎在牛背上,走在回家的路上,看鳥兒歸窩,看着屋背上的炊煙唱道:「煙子煙,煙上天,大娘騎馬二娘牽。一牽牽到河邊邊,河邊邊,看龍船。龍船破,嗯能坐。盡在水裡打圈圈。」
炊煙,那是鄉下人日子的滋味。
在肥料不夠用的年代,父輩們為了給莊稼增加營養,會在野外的草坪,田頭地腳刨土皮燒灰,一堆土皮一股煙,股股青煙升上天。這是鄉村曾特有的風景,誰家的小兒沒有光着膀子跟隨父輩們參與過這樣的美景設計與創新?鄉村的風也有點頑劣,輕輕的跑了過來,不聲不響的抱住煙的腰兒,左一歪右一歪的扭來扭去,一扭扭到了娃兒們的臉上,想鑽鼻孔。娃兒們向歪過來的煙兒擺擺手,說:「煙子煙,朅那邊,我搭橋,你上天。」
娃兒們怕被煙嗆着,退一步,站得離草木灰遠一些,免遭煙兒的戲弄,繼續看風和煙的雙人舞,確切的說,那煙兒的模樣更像高空雜技。煙兒離開了灰堆後,就真正成了流浪兒,任風兒玩耍。最後煙兒在哪落腳過夜,是我們所掛念的。仰望着被風兒扭曲的煙柱,漸漸的淡化在天空,想煙是應該上天的,那是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的最佳歸屬:天堂。由於風的使然煙兒斜的十分厲害,看去是無法上天堂了,兒童們着了急,怎麼辦?接着童謠運用了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怎麼,上不去,好,我給你搭座通天橋,讓你安全的升上天空去遨遊。這麼一說,說不定那風兒真的停下來了,煙真的又開始直上雲霄。
這種鄉野之煙,是五穀雜糧的滋味,是農業豐收的保障。
可煙畢竟是煙,是物質燃燒時產生的廢物,遠觀還可,近看就不行了,誰會去親近它?於是有了叫煙走開的版本:「煙子煙,莫煙我咯邊。我咯邊雞屎臭,他那邊糯飯香。」
本首童謠用運擬人的手法,並且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出兩個反差極大的場景來,一個是「雞屎臭」,一個是「糯飯香」,認為自己喜歡糯飯香,煙子也一定喜歡糯飯香,而要煙子去糯飯香那邊,寧肯自己「雞屎臭」也無所謂。
童謠的隨意性很強,傳唱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再創造的可能,因而在嬉戲打鬧之時就有了如下的損人版本:「煙子煙,莫煙我咯邊,去煙對門那隻(zá)黃狗崽。」
作者簡介
蔣雙捌,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