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燈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燈舞

縮略圖|居中|[% 原圖鏈接][ht 來自搜狗的圖片]

燈舞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舞。主要在元宵節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燈舞源於燈節,是燈的製作工藝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燈作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燈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種名稱,其表演以南方見長。明、清兩代己盛行燈舞,清代文獻中記載比較多。燈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燈照耀中燈、人相映情趣盎然,或通過彩燈形成不同的隊形、圖案,或擺成「吉祥」「天下太平」等字樣,或在變化與穿插中表現各種意境。

2008年6月,浙江青田福建莆田、江西省吉安縣、廣東省深圳市、安徽省東至縣、河南省博愛縣聯合申報的燈舞 (青田魚燈舞莆田九鯉燈舞鯉魚燈舞沙頭角魚燈舞東至花燈舞蘇家作龍鳳燈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燈舞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編號:Ⅲ-45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申報地區:青田莆田吉安深圳東至博愛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歷史淵源

表演中見燈不見人,圖案有動、有靜,又有高低不同多種層次的變化,神秘奧妙,引人入勝。舞燈以群舞居多,燈的造型有動物、花卉及象徵吉祥的器物等。表演中舞者可一人一燈乃至多人同舞一燈,可分為持燈、提燈、舉燈而舞等多種表演形式。龍燈、鯉魚燈是燈舞中比較精彩的形式,「鯉魚跳龍門」表現魚龍變化的民間傳說。龍燈也稱火龍,從龍頭、龍身到龍尾可多至二十幾節,每節燃點蠟燭,一人舉珠戲弄。其表演有「戲珠」「穿浪」「金龍蟠玉柱」等內容,進行中群眾多燃點煙火、花炮助興,氣氛熱烈。

至清代,燈舞己發展到較高的水平,並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名目。《檐曝雜記》記載:乾隆年間燈節時,北京西廠為皇帝駕臨觀賞的燈舞表演者有三千人之眾,舞者各執彩燈口唱「太平歌」循環起舞,變換隊形,依次排成太、平、萬、歲各字。《今樂考證》記載:當時燈舞表演套路己有三十六套,關於宗教的如:太極混元、四象生八封、錦卡字等。寓意吉祥的如:喜重重、五色祥雲、滿地金錢等。以詩句為名的如:步步金蓮、孔雀南飛、火龍戲海等。與古戰陣有關的如:鴛鴦陣、握奇營等。此燈舞由十二人表演,每人持花燈二,邊舞邊唱《喜遷鴛》《人間歡樂》。這樣精彩的表演,自然是有學識的行家別具匠心之作。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也有關於燈舞的記述,他在《舞燈行留贈流香閣》一詩中,描繪了十二名女子精彩動人地表演。詩中有「十二金鋇廿四燈」「千旋百轉難記真」「不是排場舊院譜,每舞一回境一易」「眼見秦城改漢宮,頃刻瓦解作平地」等名句。最後引用張旭看公孫大娘舞劍器後草書長進的典故,讚嘆燈舞的藝術效果要超過舞劍器,並以「書法悟在公孫娘,何況舞燈勝舞劍」作為全詩的結束。由12名女子表演的燈舞能夠如此引人入勝,燈舞在當時達到的水平是勿庸質疑的。燈舞在抗日戰爭時期曾起過宣傳革命的作用。如太行山根據地表演過「五星燈」「火炬燈」等新型的燈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源於民間的荷花燈搬上舞台,改編成《荷花舞》,該舞在道具、服飾、表演意境等方面,都有極高的藝術升華。它抒發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感情, 成為馳名中外的優秀舞蹈節目,並在1953年世界青年聯歡市中獲得銀質獎章。

藝術特色

"燈舞"中,尤以"牛兒燈"頗具地方特色,"牛兒燈"用竹編牛頭,黑麻布作身,麻繩染黑作尾,由兩人合作披牛皮,戴牛頭,再由牧童相伴舞出一引起高難動作,如鑽火圈,爬長凳,翻高台,以示喜慶和吉祥。

燈舞中的"西瓜燈"是八十年代的新節目。因當地出了個"西瓜大王"劉蘭凱,種的西瓜很有名,又大又甜。人們為歌頌改革開放的政策好,便制"西瓜"模樣的燈.

傳承現狀

中國傳統民間舞。主要在元宵節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形式各異的燈大體可分為 3類:① 模擬動物形象的,如龍燈、魚燈、鶴燈、鳳凰燈、麒麟燈、百鳥燈等;②模擬花卉的,如荷花燈、蝶花燈等;③其他形狀的,如船燈、車燈、傘燈、雲燈等。舞蹈時,有的將燈舉在手上,如魚燈;有的擔在肩上,如茶籃燈;有的掛在腰間,如船燈;有的綴於腿上,如荷花燈; 有的在地上擺出圖案,如黃河九曲燈;有的一人舞一燈,有的一人舞兩燈,更有的多人舞一燈,如龍燈。燈舞多為群舞,夜間表演,彩燈繽紛,氣氛熱烈,再伴以鑼鼓、煙花、爆竹,熱鬧壯觀。

燈舞"即有燈、有舞。町有"船兒燈"、"牛兒燈"、"龍燈"、"獅燈"、"高足燈"、"矮足燈"、"西瓜燈"等;"舞有身歌舞"、"蓮簫舞"、"蝴蝶舞"、"蚌殼舞"及"舞台演出舞"等。[1]

參考文獻